獲取技術能力的學習平臺
京東方收購HYDIS(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獲得了進入液晶平板顯示產業的寶貴技術資源,但這并不意味著京東方在一夜之間就獲得了技術能力。
“技術”絕不會因為購買了設備、產品、完整的生產線甚至專利使用權,就能夠自動“轉移”到購買者的手中。收購是為技術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有效吸收外來知識并生成自己的能力,仍然需要自主進行高強度學習過程,這就是京東方在收購成功后立刻建設5代線的深層意義。
2005年1月28日,京東方5代線生產的17英寸液晶顯示屏首次出貨,交付國際客戶。5月25日,京東方宣告5代線成功量產。此后,5代線開始逐步沖擊滿產的高度,從初始階段的30K(即月產3萬片)擴大到2006年8月的60K,再到2007年9月的80K,目前已經達到100K,成為國際同業運行效率和盈利能力最佳的生產線之一。
從技術學習的角度講,京東方建成5代線的意義是建立起生成技術能力的學習平臺。收購HYDIS(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并借助其技術資源建線,降低了進入的門檻,大大加快了建立學習平臺的速度,從而大大加快技術學習的速度。事實表明,只有建設自己的生產線才能建立起“學習平臺”!只有建立起這個平臺才能有效地進行技術學習,才能吸收外來的知識和經驗,才能生成并發展技術能力!這就是古人所云:光學不練,只是紙上談兵。
5代線成為學習平臺,第一個要素是京東方第一次擁有能夠量產TFT-LCD的全套硬件系統,包括設備、廠房和所有的有形支持系統。這條生產線對于技術學習的意義在于,個人的技能和團隊的能力,都不可能脫離其工作對象而生成和成長。正如一個人不可能僅憑理論學習卻不實際駕駛就可以學會開車一樣。因此,一套完整的工業規模生產設施是掌握技術能力所必要的物理條件。
第二個要素是專業技術團隊。京東方在從1994年考慮進入顯示技術領域到2003年收購HYDIS的大約10年間,已經培養了一批液晶顯示方面的技術人才,他們構成了企業能夠進行跨國并購的能力基礎。但真正能夠在工業規模上掌握TFT-LCD技術的工程師團隊,卻是在建設和運營5代線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為技術團隊的能力成長更離不開他們的工作對象。
建設5代線時,BOE-HYDIS(韓國京東方)派出120多名韓國工程師到北京亦莊,以專家的身份指導工作。為了盡快建成生產線,京東方的決策者沒有打破他們的建制,讓他們保持著原來的系統,而中國工程師跟著他們工作。同時,京東方也派出人員到韓國京東方工作學習,除了派出管理人員,還派出三批共60多個工程師去實地工作實習。此后,還派出更多數量的生產技術和操作人員去實習。
建設5代線之初,京東方光電(北京5代線)的員工不足百人;到2004年8月,當分批派到韓國培訓的人員全部回國時,員工達到300多人;到2005年初5代線量產時,員工數已達1750名,其中副科級以上的管理干部80多人,工程師近400人。
建設和運營5代線的過程也是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也是年輕的中國工程師團隊進行實踐型學習的過程。經過3年的磨練,中國工程師在實踐中逐漸成熟起來,成為各個環節和領域的主力,其中很多人脫穎而出成為骨干。
今天,京東方在液晶平板顯示產業領域已經擁有2000多名專業工程師,這是國內該工業中規模最大、掌握技術最全面、最有經驗的一支技術團隊,也是京東方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建設和運營5代線的過程,京東方根本不可能在這么短短的幾年內就形成如此規模的技術團隊。
第三個要素是經驗——無形支持系統。任何工業活動都必須以一定的經驗為基礎。它既包含以文件形式記錄下來的經驗知識;也包含只能以人為載體的經驗,難以用語言和文字所表達的知識。后者的傳承只能依靠手把手地教,在“師傅”指導下通過實際操作而意會。收購HYDIS之前,京東方在液晶平板顯示產業中沒有工業經驗,建設和運營5代線所必需的經驗基礎是從HYDIS引進的,但引進的經驗不足以支撐5代線實際的建設和運營,需要中國工程師團隊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把全部必需的經驗積累起來。外來的經驗雖然有用,但不會自動地轉移,只有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挑戰中和學習中,才會把外來的經驗轉化成為自己的經驗。
第四是外部支持系統。液晶顯示屏包括眾多的元件和亞系統,涉及多種技術領域,任何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都不可能全部自行提供,而需要依靠從材料、設備到元件的外部供應。因此,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需要一個外部供應商網絡的支持。京東方5代線成功量產后,吸引了數十家上游廠商(以國際企業為主)在附近投資建廠,為京東方配套。尤其重要的是,對于液晶平板顯示產業這樣一個制造技術密集的工業來說,材料和設備供應商是新技術的重要來源之一。5代線的建成使京東方有了不斷吸收外部技術的平臺,不再隔絕于這個工業的技術進步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建設5代線對于京東方這樣一個新進入者的意義:這是一個把技能和經驗轉移到京東方的過程,是京東方管理和技術團隊在吸收這些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生成和發展技術能力的過程,甚至是組成和培養工業規模級工程師團隊的過程,也是從全球液晶平板顯示產業鏈吸收技術知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