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虎下山:不想滅亡就瘋狂
正如液晶平板顯示產業史所證明的,進入這個行當就騎虎難下,只有繼續投資擴大規模。京東方的決策者很清楚,5代線的產品尺寸并不適合供應最有潛力的市場——彩色電視機,京東方飽受液晶周期折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進入了這個工業,而是因為它不夠大。因此,要想在液晶平板顯示產業中成長起來,就意味著必須繼續建設更高世代的生產線,也就意味著即使處于虧損期也必須繼續投資。
京東方在建成5代線之后的擴張計劃要從深圳“聚龍計劃”的故事講起。2005年下半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深感技術替代之痛的創維、TCL、康佳、長虹四家彩電組裝企業計劃合資在深圳共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并謀求信息產業部等主管部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因為建線的目標是為彩電企業供貨,所以聯盟提出的目標是建設6代以上的生產線。在向境外企業尋求技術來源時,聯盟得到的答復或者干脆是不轉讓技術,或者是技術轉讓費太高。當聯盟把目光轉回國內時,發現國內的液晶企業僅京東方擁有可以建線的知識產權,于是主動來找京東方,而后者也樂見有這樣一個擴張的機會。最后京東方以技術入股占40%,4家彩電企業占40%,深圳市一個投資公司占20%。
事實上,京東方在建設5代線時,就同時成立了6代線的項目組,只是因為海外上市計劃流產、無法籌措資金而未付諸實施。聚龍計劃一商定,京東方立刻組建了技術團隊。但在聚龍計劃的消息流傳出來后,日本夏普于2006年6月主動向深圳方面提出以建設一條7。5代線為誘餌,珠三角的三家彩電企業之一受此誘惑傾向于與夏普合作,導致另兩家珠三角企業對聚龍計劃產生猶豫,致使聯盟動搖。后來經過一年的談判,夏普違背其最初的承諾,要求在控股的情況下轉讓技術,導致談判中止。有媒體分析,夏普的“攪局”使中國進入高世代線的時間推遲了2-3年。
當京東方還處于虧損的“水深火熱”之中時,決策者也在戰略上作出調整,決定選擇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道路——建低世代線,先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做到最強,伺機再往下走。但京東方從未放棄過向高世代線擴張的想法。
在2007年渡過危機之后,京東方終于有機會開始擴張,而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在成都建一條4。5代線。雖然不是高世代生產線,但成都項目采取的融資模式卻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突破,為后來京東方建設6代線和8代線打開了一條融資通路:2008年7月,京東方為成都4。5代線搞了一次定向增發,向成都市政府旗下的成都市高科技術投資公司和成都工業投資集團增發股票18億元。此外,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的銀團提供貸款16億元,并且將還款期變為10年期。
2008年3月,總投資34億元的京東方第二條TFT-LCD生產線(4。5代線)在成都開工建設,2009年10月量產,其產品是小尺寸的液晶顯示器,主要應用于移動多媒體類終端產品上。正如一位京東方高管所言:“完成了這一輪建設,感覺資本渠道和產業發展的關系就打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