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車”的黑暗谷底
只是在進入液晶平板顯示產業之后,京東方人才知道成功的進入僅僅是開始,他們注定要在液晶產業周期的“驚濤駭浪”中經受磨難。騎上“虎背”就沒有退路,也正是在與無情的產業競爭規律搏擊中,京東方渡過了最黑暗的時刻,終于展現出成為全球競爭性企業的前景。
液晶周期從2003年初開始進入上升階段,15英寸TFT-LCD面板的價格一度躥升到每片230美元,致使剛剛擁有BOE-HYDIS的京東方集團(600811)在那年的營業收入達到破記錄的111。8億元,比上年猛增133。7%;實現凈利潤4。03億元,更比上年暴增386。72%。
但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液晶周期進入衰退階段,15英寸面板的價格一路下跌到每片145美元。不但京東方的全資子公司BOE-HYDIS開始虧損,而且北京5代線于2005年初開始量產時也正好趕上這個低谷期,虧損難免,資金短缺,日子很難過。由于液晶工業的性質,5代線正式投產的當年就必須提取13億元的折舊,再加上經營性虧損,2005年是京東方自1993年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年度虧損。
進入2006年,京東方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市場回暖的跡象遙遙無期,產品價格繼續下降。連續兩年的虧損對京東方造成巨大壓力,由于5代線主要投資來自銀行貸款,致使京東方財務負擔很重。5代線的設備折舊需要7年,但是貸款合同要求5年就得結算。到2007年4月,5代線的銀團貸款進入了還款期。當時5代線還處于困難期,無力還款,所以惟一的出路就是獲得貸款展期,否則公司的現金流必將斷裂。
京東方開始四處求援:請銀團牽頭的建設銀行組織各個銀行到北京5代線參觀,向他們講解技術并解釋為什么需要展期;請國家開發銀行來企業考察,等等。最后在2007年5月,各銀行終于同意5代線銀團貸款展期,將還貸期從5年延長到10年。
那段日子是充滿艱難和痛苦的!可以想象王東升受到的壓力,正是這個把京東方從北京電子管廠的毀滅中帶出來的領導人,又“帶著”企業走入虧損。但兩次危機畢竟有本質不同:前一次是面對技術替代的市場毀滅束手無策,而后一次是在自己主動選擇的工業領域遭遇市場波動。
王東升有理由相信未來,他還必須讓其他人也相信這一點。當時,最容易被質疑的問題是:京東方進入液晶平板顯示產業的決策是否正確。王東升為京東方的所有員工提供了方向感:在進入液晶平板顯示產業之前,京東方人不知道自己的企業是干什么的,但在此后,他們不僅知道自己的企業是一個主攻顯示領域的高技術企業,而且知道它要做“顯示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這種方向感對于京東方人忍受危機的作用是重要的,因為它給人以希望。
據一位從事研發的博士回憶,京東方的中央研究院在2005年剛剛成立就遭遇企業的財務危機,正在籌劃的研發實驗線被叫停,招聘計劃大都被取消,隨著一些人陸續離職,研究院最少時只剩下兩個博士還在堅持著LED背光源的研發。在年底的迎新晚會上,王東升走到研究院博士們的席間對他們說:“雖然現在研究院只有3個人,但馬上就要有30個人,以后要有300個人,京東方的技術研發一定要搞起來。”這位博士在2008年自豪地說:“正如王東升所說的那樣,研究院由原來的兩三個人,發展到了30多人。經歷過苦難的京東方,必然會成為在不斷戰勝危機中成長起來的偉大公司”。
為減輕財務危機,京東方同時開始出售所持的一些資產來獲得現金,最大的一筆是賣掉所持冠捷的股份。2007年1月和5月,京東方分兩批出售冠捷科技股份,最后分三次全部出手,一共賣了24億港元。這筆錢被用來還貸,使企業的負債率從78%下降到50%。京東方對BOE-HYDIS(韓國京東方)的股權也賣掉了。
在最困難的時候,京東方決策者們甚至制訂了把負責運營5代線的京東方光電從集團剝離出去的預案,以免液晶業務的虧損累及京東方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