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本土化認同 夏普只能告別中國市場
也許文字對一個民族的認同感和文化歸宿的重要性就是夏普為什么在日文版的遙控器中采用“大寫”日文文字的原因。而本應是中文版的遙控器上的中文被換成英文,這可能會給夏普帶來一些好處,比如可以用與美國版遙控器用相同的模具。如果果真是為了這些好處,中文方塊字從夏普的遙控器上消失了,那么夏普就顯得太不負責任了。
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格外的尊重語言,特別是不同語言的交流。但是這個前提是必須我們自己受到同樣的尊重。與全球化同步的是各個跨國公司都在強調海外分支機構的本土化進程。構建符合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地區性企業被無數跨國企業看做是全球戰略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過可惜的是,無論夏普是故意還是無意的丟失了本應該存在、而且是必須存在的(從法理和情理上她都必須存在的)中國符號,夏普夠不屬于這些致力于本土化的企業。
作為后起之秀,韓國三星在國內市場的成功有目共睹。這些驕人的成績中,除了三星優秀的產品和一流的技術,與三星優秀的文化管理始終不可分割。三星在中國的企業格言是:“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于中國社會的企業”——事實上,三星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這種基于文化認同營銷和親民的策略無疑是三星中國成功的基石之一。
注重文化認同已經成為國際經濟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去年年底,佳能宣布為了更好的滿足中國消費者更好的識別佳能品牌的需要,特意計劃在漢字的佳能的后面注明“jianeng”這樣的漢語拼音。這種人性化的舉措,和夏普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在天上和地下的不是兩個企業(這兩個企業都在日本),在天上和地下的是兩個企業的消費者:完全不同的產品文化待遇。
近幾年來夏普液晶電視機產品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并不令人滿意。其中除了夏普本身錯誤的市場策略,恐怕更與夏普臺灣屏事件、夏普歧視性銷售事件、夏普縮水產品事件、夏普文化歧視事件等諸多的錯誤的企業行為有關。這些不利于消費者,不利于夏普與消費者建立有效溝通的做法,這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做法,這些不尊重中國民族文化的做法,導致的結果終將只能有一個:夏普被自己打敗,揮淚告別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