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民族象征
評論認為文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實用工具,作為語言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文明和文化的傳承載體,文字更是體現了一個民族的存在和國家的尊嚴,文字是一個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和象征。對一個民族文字的踐踏和懈怠就是對一個民族的踐踏和懈怠。尤其是那種利用各種公開傳播的途徑,比如產品說明的對文字的懈怠更是對這個民族和文化缺乏尊重的表現。
作為一族之文明、聰慧和歷史傳承的見證,文字成了理解一種文化的最直接的手段。成為一種文化氛圍的最佳的標志,更是成為培養文化情操的構成必備的民族的文化生態的核心元素。甚至許多學者認為文字和民族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歷史上文字與民族的這種一對一的對應關系,不僅十分;,甚至十分頑固,即使延續數百年上千年之久,民族與語言皆發生了嚴重的變化,但對應關系卻依然如故。文字對一個民族的各個組成部分來說是一個公用的橋梁。文字在充當這種橋梁作用的同時,將該民族文化中所有的內容經常發生的較為穩定的聯系,作為該民族文化特有的信息體系,存入該民族每一個成員的大腦。
例如在我國,大江南北幾大語系,數百種方言,許多時候很難辨別,但是依靠著統一的漢字,我們能夠相互溝通,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價值認同和文化修養,并以此凝結成一個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字把關于這個民族的一切包括歷史、現實和未來傳達給我們,讓我們能夠面對災難或者外敵入侵而勇敢的團結戰斗,并創造出未來更加燦爛的文化。
而比較一下人類歷史上那些失落的文明,只要有文字,他們就能留下更多的印跡,而被今天的我們更好的額認識。對于那些沒有文字的文明,哪怕今天他們依然存在,他們的歷史也已經斷裂,許多偉大的發現、人物和成就不為人們所知。今天,倘若行走在異國他鄉,最能感動人的也莫過于看到自己的文字。尤其是唐人街那些滿目琳瑯的“方塊字”的招牌。
想象以下,如果我們的身邊沒有了漢字、沒有了漢字文明。拿起遙控器,或者打開冰箱,所看見的均是洋文編碼,那么這個民族和文明還能靠什么傳承。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它又會屬于哪一個民族呢?這也是,國家一直強調漢語教育,要求國內銷售產品必須以中文標注,而拼音和外文只能以小號字體輔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