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彩電產業風起云涌:既有激光、OLED的強勢出擊,也有曲面、量子點的高端設擂;既有電商的蓬勃發展,亦有行業企業的大面積巨虧;既有品牌企業的口水仗,也有上游到下游的價格戰……
在這樣的不平凡年度,彩電行業究竟有幾何收獲,又面臨多少挑戰?這必當是所有彩電業者共同關注的年終話題。對此,筆者也愿再多言幾句。
銷量兩頭翹,不改市場寒意
2015年,國內彩電市場實現開門紅。第一季度銷量居然高達1233萬臺,較2014年增長約13%。銷量幾乎看平歷史高點的2013年第一季度。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季度市場陡轉之下。其中被寄予厚望的五月份居然達到接近9%的同比下滑。第二季度全季,也形成了近年來首次低于1000萬臺的銷量最低谷。
第二季度不佳的市場行情持續到了第三季度的前兩個月。雖然7/8兩個月,行業企業為清空第二季度的庫從,進行了不小的促銷,然而市場卻并沒有起色。直到9月份,市場上下游壓力下,大降價的到來,才最終拯救了第三季度銷量數據:同比微增0.5%。這一月價格戰的代表是55英寸液晶產品,一個月均價下滑近16%。同時,低價產品使得農村市場的銷量規模首次超越城鎮市場。
第四季度第一個月份:10月,市場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量價齊降。市場總規模萎縮達6%左右。但是,隨之到來的雙十一促銷季,卻促使11月份彩電銷量同比再次實現接近兩位數的增長。這也足以奠定第四季度市場的微量正增長。
整體看,2015年全年國內彩電市場規模4500萬臺左右,與2014年基本相當。增幅不大于1%。且由于市場均價下滑嚴重,市場銷售額和利潤恐大幅不及2014年。
從市場分布看,傳統旺銷季節:五一和十一沒能繼續擔當起市場拓展的重任。甚至,5月和10月是全年的銷量低點。而春節季、9月電商季、11月雙十一促銷季,則成為了市場最大的熱點。尤其是下半年市場,在價格戰激勵下,9月份部分廠商獲得了20%以上的同比銷售規模增幅,11月份亦有數家廠商獲得了10%以上的銷量增長。
數據證明,2015年國內彩電市場的穩定是建立在價格加速下滑基礎上的。其中,價格下降和大尺寸產品占比提升是主要行業特征。如果按同等尺寸產品市場售價計算,2015年全年市場價格下滑必然超過1.5成。即,如果沒有大尺寸產品的銷量增長,國內彩電產業的價格下滑量基本會超過去年全年利潤之和。
所以,大尺寸產品成為了彩電企業保銷售額、維持利潤的關鍵點。這一趨勢也必然在未來持續發酵。2016年亦然會是另一個大尺寸彩電的傳奇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