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格:NEC采取了自身最不熟悉的戰略
以較低的價位力拼零售市場已經成了佳杰科技為了發展NEC投影機業務而制定的最有“把握”的策略。新的策略的核心是繞開佳杰科技處于劣勢、并不熟悉的行業采購市場,而將NEC投影機業績的增長點放在佳杰科技更加熟悉,且市場增長表現穩健的“零售”市場。但是,這一“新政”的奏效卻并不是佳杰或者NEC一廂情愿就能實現的事情。來自NEC品牌的傳統影響力的阻力和對手的狙擊,都會成為對NEC佳杰新政的巨大考驗。
價格戰的新政首先觸及的是NEC的品牌文化。這個一向以高端自居的品牌,是否能夠從容的面對“降級”的命運,本身就是未知數。而消費者能否接受降級的NEC品牌新形象也存在著難以預料的變數。
作為一家以高利潤率的行業性和基礎性產品為主的電子企業,NEC國內市場的產品線重點始終不在“消費級”的零售市場。信息系統、通信系統、半導體和芯片產業的主業構成,決定了NEC以行業系統應用為導向的產品策略。雖然,NEC在筆記本電腦、手機等產品上也有涉足,但是這些產品除了日本市場,在全球其他地區銷售情況都不樂觀。其中,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業務已經先后退出了國內市場。
在僅有的消費產品領域,NEC也一直堅持發展利潤回報率較高的“高端產品”。其手機、筆記本和投影機產品的綜合價位均處于行業均價以上的水平。同時,NEC也是一家不善于市場宣傳,不善于制造適合市場的產品的企業。
在對NEC筆記本電腦退出國內市場的分析中,賽迪顧問計算機產業研究中心咨詢師文芳一語點中要害的指出,“最明顯的劣勢就是定價過高,大都在萬元以上”而對于其手機產品的價格策略專家也有著同類的評論,“在別人都降價的時候,NEC依然維持較高的價格,對市場形式的變化反應較慢……”。
除了這種一直高高在上的“高檔”傳統外。NEC在國內市場不重視品牌建設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家專業性產品的開發者,其品牌本身就不易被人們了解。其在消費產品領域缺乏宣傳則進一步加劇了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據07年《中國經濟時報》對筆記本業界的一位資深評測師的采訪稱,“一年里NEC只提供了兩款新品(筆記本電腦)用于評測,而且宣傳力度明顯不夠,特別是在去年這么多新技術出現的情況下,新品沒有在中國市場及時出現,這樣的宣傳力度本身就有問題”。
缺乏了必要宣傳的NEC品牌已經成為日系品牌中最不被國內消費者熟悉的“小弟弟”。在國內消費者,尤其是零售型的普通消費者眼里,NEC的品牌知名度,與索尼、松下、日立、東芝、三洋、三菱、佳能、夏普等等相比均處于劣勢。甚至其品牌知名度與我國臺灣企業,如宏碁、明基等比較也有不少差距。
上面的圖片顯示了在百度網頁搜索中搜索NEC品牌和宏碁品牌時,百度所給出的“相關搜索建議”的關鍵字。這些關鍵字表明消費者最可能希望了解的關于NEC品牌或者宏碁品牌的內容。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消費者對NEC品牌的陌生以及對宏碁品牌的熟悉程度的巨大差異。——消費者關于NEC品牌的主要問題集中在“NEC是什么品牌”和“NEC是哪國的品牌”上。對宏碁品牌的搜索則集中在宏碁品牌所生產的筆記本電腦上。
百度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搜索引擎,占據了國內搜索市場80%以上的份額。其用戶對NEC品牌和宏碁品牌認知上的差別足可以顯示,國內熟悉網絡和科技產品的普通消費者對兩者的認知差別。
在低價格的消費級市場,品牌是消費者選擇產品的主要動因之一。上文曾經提到,在普通消費級市場,消費者和商家將具有著占有信息不平衡的特點。在消費者處于信息弱勢的時候,她們則更愿意以傳統的品牌“印象”作為判斷產品是否值得購買的依據。
NEC將自己的投影機產品的主要銷售增長和市場份額置于普通消費市場,以中小型企業用戶為主要目標,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在做自己最不擅長的“行業”。NEC不僅會面臨品牌認知度的問題,同時其營銷策略、一貫的高端戰略和其自身消費級產品線狹小,認知不足都會成為阻礙其開拓低價格消費市場的重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