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品牌光環背后的唯利賭徒
國內平板市場進入普及階段,從05年達到百萬臺的銷量算起,至今僅有3年時間。但是就是在這僅有的三年時間里,夏普先后出現“臺灣屏”事件和“歧視性”銷售事件。而這看似無關的事件背后卻有著相似的原因,那就是巨額“利潤”的驅動。其實,在夏普液晶電視的發跡史中早已包含了這種類似于“賭徒”的唯利是圖的文化血統。
與其它企業在不同的顯示技術種類之中進行幾乎平行的研發,進而保障不會因由戰略方向的失誤造成嚴重的損失不同,夏普自始至終堅定的支持液晶產品的發展。從1987年開發出液晶電視,夏普就一直堅持著自己這種與眾不同的前進方式。夏普前總裁町田勝彥毅這種行為,被業界戲稱為“賭徒”。在液晶戰略實施的早期,町田勝彥毅也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批評。
夏普品牌光環背后的維利賭徒
從1991年開始,夏普在3年的時間里對液晶累計投資6.4億美元。2004年1月,當時全球最先進的夏普第六代液晶屏工廠正式投產。2006年全球第一條八代液晶屏生產線在夏普投產。2007年11月,全球最大的液晶工廠,夏普十代線開工。……夏普這種堅持的風險是巨大的。在戰略上看好背投和SED的東芝、寄希望于OLED、激光投影和場致發光技術FED的索尼,目前都面臨著在核心技術上必須依靠它人的局面。不過,僅僅下注于液晶的夏普則比他們都幸運,市場已經證明當初夏普一心發展液晶技術的正確。同時夏普由于具有先發優勢,在液晶市場毫迅速挺進全球市場。到2000年時,它已經占據全球20%的市場份額,夏普因而被人們稱為“液晶王”。
夏普品牌光環背后的維利賭徒
不過也有人設想另一個結局,如果夏普賭注的是背投、是FED,那么也許今天的液晶行業依然紅火,但是夏普則僅僅會是次世代彩電業界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卒子。不過這只是建設,事實已經證明夏普下在液晶上的賭注是正確的。但是,當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成為夏普制定市場發展戰略時的通行作法的時候,它必然給夏普的長期經營埋下隱患。這就如同在賭桌上賭贏了錢的賭徒,他是自己收不住手的。而長期賭下去,那只能應上那句老話“十賭九輸”。“臺灣屏”事件和“歧視性”銷售事件給夏普造成的惡劣的品牌信譽影響就是最好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