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投影產業總規模,按照不同口徑統計,在480-525萬臺——對比10年前百萬出頭的市場規模,這一成績“看起來很美”!
但是,對于高度差異化的細分市場需求而言,投影產業的格局卻沒有表面那么風光:例如,家用投影板塊是總量和增量的絕對大頭。但是,智能投影機的百萬增量,實際增長率卻創歷史新低——業內預計,2020年增長率會更低,增量也會下滑,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這一年激光電視產品,增幅也大舉下滑,同是增量也只有2018年的7成。
在傳統投影應用市場,皇冠上的明珠“數字電影放映機”受到國內放映市場的大小年效應影響,以及此前高速增長的熒幕供給過剩,進入存量博弈期。教育市場和商用市場,受到政策、宏觀經濟和競品的壓力,市場萎縮均超過10%。其中,商用市場表現出,高端產品萎縮比低端市場更嚴重的形勢,利潤高度承壓。
傳統投影市場唯一處于利好通道的是工程投影產品線:市場規模兩位數成長、客戶需求也有日益高端化的趨勢。工程市場幾乎成為2019年行業利潤唯一的顯著增長點。也正因為工程這碗飯很香,所以投影產業出現了“所有品牌拼”工程的格局。這導致工程市場實際處于供給過剩的狀態。一些新興品牌價格競爭壓力頗大。
更為重要的是,近500萬臺的投影機銷量中,半數產品售價僅僅在2000元左右,或者不足2000元。這部分產品要么利潤微薄,要么處于虧損狀態。或者說,改善品牌的盈利結構,是現在投影產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市場最大的經營壓力所在。
所以,投影機銷量新高背后,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結構化市場:賺錢、賠錢并存;增長、萎縮同在,不同廠商也是有喜有憂。
綜上所述,2019年的國內投影產業不是“一帆風順”。市場壓力系統性的表現在:此前幾年的創新技術和創新市場漸漸飽和、競爭性產品技術日益強大、新興的需求市場挖掘不夠深入、優異的總規模成績與不佳的盈利能力并存。這樣的格局之下,2019年行業更多的進行了反思和戰略調整,構成了一輪“深蹲”姿勢,同時也在創新和供給層面謀求更多的新變化,為未來的行業成長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