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投影行業銷量再創525萬臺新高的背景下,行業企業卻紛紛感覺“日子越來越難過”。前兩年結構性的低迷,正在變成行業普遍性的低迷。業內專家預計,“這是冰點與低谷的主要特征”。
但是,無論如何,投影產業還處于創新的風口之上、處于較快的增長時期,行業企業和從業人士并沒有理由徹底“灰心失落”:2019年,行業大格局的清淡之下,更多的是反思和對未來嶄新成長維度的新探索。
這就如同,春天最美麗的花朵,一定在嚴冬開始孕育花苞。2019年投影產業最大的趨勢就是“雪被之下新的孕育”。
1.商教市場持續結構性調整
2019年投影機產業傳統的重頭戲,商教市場繼續結構性調整,并已經形成明確的趨勢性規律。即,投影從通吃、或者部分通吃,變成了“有效市場供給的搭配者”之一。
在教育市場,人們的關注點更多的在“政策市”的低谷周期,造成行業規模的調整。但是,這個劇烈變化,不足以讓投影行業忽視,液晶顯示產品的發展,正在展現出新的結構特征:即超過四分一的液晶交互平板是80+英寸左右的產品。液晶交互平板已經實現大尺寸化。
而對于K12教育而言,未來的“電子黑板”,很難是“一塊多媒體屏幕能夠解決的”。如果電子黑板都是用多個顯示設備拼合而成,那么投影所謂的大尺寸優勢,在85+的液晶顯示器面前就“并不突出”。
投影的優勢是大屏幕。但是,大屏原則的落地,要考慮實踐需求。”K12教育或者需要一款85英寸的交互屏幕就足夠;或者是需要一個傳統黑板那樣的狹長型組合拼接屏幕——同樣的道理,會議室顯示系統零售市場,即中小會議室一款85英寸的屏幕足夠用;或者是大型會議場所,往往需要更大、更高亮度的LED顯示屏。
從需求出發,匹配產品的特色,而不是單純強調產品的特點:這一邏輯下,投影在教育、商用市場的萎縮,就能得到很好的持續性規律解釋:當液晶的尺寸在85英寸以上穩定下來的時候,投影機在商教市場的選擇價值,從“大屏通吃”,變成了“大屏可以選擇投影,也可以選擇液晶”。
所以,商教投影市場,2019年最大的結構性變化,來自競爭產品85英寸液晶的加速崛起。當交互液晶85英寸產品集采價格只有12000元的時候,投影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強調“大屏”。如東方中原在交互教學設備上始終堅持“多元和前瞻”的研發戰略部署,做到“高準確度的需求滿足能力”。
從這個角度看,2019年之前液晶顯示和投影顯示在商教市場的競爭,更多的體現的是“既有市場結構下的份額此消彼長”;2019年之后,這種競爭則將變成“塑造一個嶄新的市場需求結構”:比如,教育市場,投影的應用重點從單純多媒體和電子黑板,變成數字教室多元體驗設備。商用市場的變革會稍微晚于教育行業,但是在競品技術挑戰下的轉折邏輯,不會顯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