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商顯市場最大的“可想象”對象是誰呢?答案莫過于“大尺寸液晶了”!因為京東方10.5代線來了。這不僅是全球液晶產業的又一輪供給擴張,更是液晶產品供給能力首次進入以65英寸為主導的超大尺寸顯示空間。
京東方合肥10.5代線,每塊玻璃基板可以經濟切割8塊65英寸面板、6塊75英寸面板。年玻璃基板投放量可達144萬片。其產能非常巨大,達到每年千萬塊65英寸單元的供給能力。此外,中電子集團也有咸陽8.6代廠和成都8.6代兩條目標50英寸以上產品的生產線投產。
對比而言,2017年,臺韓面板廠集體努力提升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在年成長高達123.6%情況下,65英寸出貨量僅至1100萬片,75英寸出貨量則只有160萬片。由此可見,2018年液晶顯示產業大尺寸產品供給增長必然成為“顯示大事件”。
對于大尺寸液晶的發展,京東方合肥10.5代線只是開端,按開工時間預計,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華星光電另一條大尺寸線將投產;2019年中到2020年初,群創廣州和京東方武漢兩條大尺寸線也將投產——可以說未來三年,液晶產品的競爭就是圍繞65英寸及其以上產能供給增加而進行。在加上新增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能,擠占6代和8.5代液晶線在手機面板市場的空間,導致的液晶顯示全面向彩電市場轉移的影響。一個“大”為主的液晶供給時代已經來臨。
對于商用顯示而言,往往更需要大尺寸是基本特征。不斷增長的大尺寸液晶顯示供給,必然加劇行業價格戰,進而引發產品價格的下降。這將進一步有助于商用液晶顯示的發展。
即“更多的上游供給、更低的產品價格”,這不僅僅是商用液晶顯示2018年的特征,且會是之后三到五年的基本特征。在這一行業規律的影響下,無論是教育、商用、工程市場,還是數字廣告行業都將迎來新機遇。
同時,未來市場的發展還面臨“通信進步”,例如2018年5G技術試商用;和計算的進步,CPU、存儲、軟件產品的發展、AI與大數據的發展,這些有利因素。商用顯示的發展總是與數據呈現需求同步的,總是與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同步的。后者,在2018年,乃至以后的一段時期必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當然,好的市場預期,也會加大不同企業的市場參與力度。傳統的商顯市場,是幾百萬臺的領域——對比手機、PC和TV顯示三大件而言“無疑是小格局”。但是,一旦這個市場在信息化背景下,呈現出高速增長的特征,必然引發更多IT、彩電、家電企業的介入,激化市場競爭。這是對專業的“商顯企業”品牌的考驗。
總之,2018年“大”液晶會是一個“空前”的機遇。而且這個機遇幾乎是平等的落在所有可能的市場參與者身上。如何在其中把握住“獲利與發展”機遇,將考驗行業參與企業的戰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