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樂視的微投銷量不低、轟天炮的單片液晶也很受歡迎——不過這類產品比較海信激光電視,或者明基智能家投依然效果“廉價”。后者代表了更高層次的消費市場。無論是哪種產品,讀者肯定想知道是什么力量驅動了這些產品的熱銷呢?或者說,誰在因為什么購買各種各樣的消費投影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筆者只有一個字“大”。
現在,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720P是高清的入門,目前廣電部門、電視臺的高清信號主要是1080P(相當于兩個720P以上的清晰度);而未來4K清晰度的指標已經開啟——這是4倍1080p的清晰度,是20倍DVD的清晰度。如此細膩的畫面,纖毫畢現的細節,如果我們的電視機只有32英寸、或者42英寸,豈不是一件很“挫”的事情了!
2013年以來,65英寸以上級別超大尺寸電視機銷量猛增。2013年70寸以上電視銷售了3萬臺。2014年雙十一天貓購物季,一天時間,樂視一個品牌70寸產品就銷售了3000+。2014年全球2000美元以上高端電視的需求是410萬臺。這些產品幾乎都是65寸、甚至70寸以上級別的產品。
高清內容的普及,使得大尺寸電視的顯示優勢更具意義。或者說作為顯示生態最重要的兩端:內容和屏幕在高清、超清與大尺寸化上具有“相得益彰”的共同“美感”。只有高清才配得上大屏幕,只有大屏幕才能淋漓盡致的發揮高清的魅力。
但是,實現高清和大屏幕的同步普及,還有另一個話題:價格!目前,高清內容已經很廉價。高清電視節目的制作成本已經不比傳統節目高很多,影視作品全面實現高清化。而液晶電視價格也不斷下降。50英寸級別的產品價格已經下降到3000元檔次,70英寸價格下降到10000元檔次,80英寸價格正在走向30000元……
大尺寸液晶電視越來越便宜。但是,當我們進一步談到更大尺寸的電視機的時候,卻依然可以難以回避“高價格”的問題。例如100英寸以上尺寸,液晶技術不僅難以實現,更是會擁有天文數字的高價格。而這一部分市場恰恰是投影所擅長的。甚至在60-80英寸市場,投影機也擁有比液晶電視產品更為“低廉”的成本。
投影產品畫面越大成本優勢越明顯,與目前視頻內容廉價高清化、超高清化的趨勢,與普通彩電產品不斷大屏化的趨勢遙相呼應。如果說本世紀初背投電視的流行是為了解決“CRT電視難以實現36英寸以上的大畫面,50-70寸畫面必須另謀出路的問題”,那么目前消費投影的熱度上升就是為了解決“液晶電視在尺寸大型化上的成本和技術雙重瓶頸問題,滿足90英寸以上家用高清市場低成本大屏幕的需求”。
不過“大”和“便宜”還不是投影機技術的僅有優勢:液晶電視的一個缺點是需要更遠的觀看距離。比如60寸,急需要5米左右的觀看距離。而投影顯示無論畫面多大都可以在3米左右的距離觀看,而且視覺感受更為舒適:刺眼、眩暈感發生了更低。或者說,大尺寸弧面顯示應用中,投影機所需要的空間尺寸只有大型液晶電視的50%,甚至更低。這使得那些“非豪宅”的朋友們,也可擁有百寸巨幕。
“大”、“便宜”、“更近”,以及“更護眼”:這是投影的真正優勢。其中“大”畫面是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消費投影產業能夠興盛的命脈所在。扣準大畫面這個優勢,也是目前家用顯示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機遇所在——抓住高清和超清內容對大屏幕的需求,即是抓住家用顯示市場“時勢造英雄”的“時”字,即是抓住投影產業家用領域的未來。
當然,任何技術都不會很完美。投影亦然。例如投影機的出色效果必須與高對比度屏幕配合使用,尤其是強調光照效果的應用,更是必須如此。而目前,高對比度屏幕因為市場銷量有限,單位售價依然偏高。同時,投影機顯示與屏幕具有對應關系,這會導致投影機應以吊裝等固定應用為主。
不過筆者認為,投影這些應用的缺陷,或者會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而改觀,或者被消費者原諒:市場規模會驅動好屏幕的價格下降;吊裝也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液晶電視的普及,不也伴隨著消費者對電視從擺放在電視柜上,到壁掛到墻壁上應用習慣的遷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