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是一個被IT化和網絡化的產品,具有傳統彩電、電腦、手機通信產品等的各種功能。對于廠商和消費者都應當把智能電視作為一個嶄新的事物看待,而是把它作為傳統彩電的簡單延伸看待。
在智能電視的應用上,簡單的具有1、2、3等等功能的“邏輯”已經過時了。理論上,智能電視的功能具有無限多個。這與傳統功能電視截然不同。一般的傳統功能電視多數都把“具有XXX功能”作為最大的賣點。但是,對于智能電視,今天沒有的功能明天也許就會出現;現在沒有的功能下一刻就可以通過應用軟件APP安裝上。因此,簡單宣傳和介紹、重視某種功能的宣傳、銷售、購買行為都將過時。
由于智能電視這種面向未來未知應用的設計,智能電視的產品設計和消費購買特別強調“計算能力”這個概念。為了滿足未來可能的更多的、更復雜的應用,消費者不得不在智能電視上儲備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更高主頻的CPU、多核心CPU、更強悍的GPU、更大的內存儲器。因此,智能電視的硬件配置具有PC電腦的特點,也具有超前配置的選購特點。
此外,智能型電視還是數據服務依賴性的產品——也就是彩電企業常常提到的“云電視”概念。智能電視雖然具有不可限量的多種功能,這些功能不一定完全依賴網絡,或者完全可以不依賴網絡。但是智能電視卻都具有一些必須依賴網絡的功能:例如網絡購物、新聞閱讀、網絡互動、網絡支付、網絡視頻、網絡聊天等等。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尤其是現在流行的網絡電影、網絡視頻功能的實現需要強有力的網絡數據服務商的支持,即:內容支持、應用商店支持。
與選購傳統功能型電視,消費者應當關注網絡電視的可擴容性;包括應用程序在內的品牌內容支持實力、內容付費原則等內容。
智能電視的這些特點,意味著在智能電視的競爭之中引入了無數的IT因素。例如,2012年3月間推出的所有新型智能電視產品都采用了安卓Android4.0操作系統。這是谷歌公司最新的開源免費操作系統。也是智能TV平臺上采用最多安卓系統的最新、最高版本。這種行為就非常類似如在PC市場上,廠商都會在第一時間采用微軟公司的最新版OS操作系統一樣。
操作系統方面的這種競爭只是智能電視IT化的一個縮影。包括CPU主頻、多核技術、內存大小、顯示計算能力都成為了市場關注的內容。例如IT巨頭聯想推出的首款智能電視的一大宣傳賣點就是“雙核1.5Ghz CPU”。這體現了計算能力對于智能電視的重要性。
智能電視市場引入的IT因素還包括IT產業的“薄利”競爭方式。傳統彩電產品雖然也時不時的陷入行業性虧損、價格戰 ,但是整體上作為家電而言的彩電產品還是具有“厚利潤的特點”——比如,日系彩電巨頭在華產品售價都比較貴,即便索尼最便宜的產品也會比國內品牌同類產品價格高50-80%以上。
但是,IT領域,尤其PC領域,除了少數品牌(如蘋果)和少數型號產品(如采用I7 cpu的電腦產品),大多數產品都會遵循“薄利”的競爭模式。在這一領域,品牌集中度、市場集中度都超過任何其他電子產品領域。這與IT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高、規格競爭透明度高具有密切關系。
而作為智能電視的IT化特征的計算能力和OS部分,恰恰也具有標準化程度高(OS除了蘋果目前應用IOS,極少數企業應用win7外,幾乎都采用安卓系統的最新版本Android4.0)、規格透明度高(例如計算CPU主頻、內存等)的特點。這些特點必然縮小“智能電視”的初始差異性(智能電視的初始形態是‘功能型’電視)。而差異性的降低,則意味著價格因素在消費過程中的決定分量的增長,產品利潤水平必然會趨于“薄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