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3月以來,國內彩電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新機型。從3月5日,到3月18日,海爾、創維、康佳分別發布了自己的春季新品,全部主打“智能”功能。同時,PC巨頭聯想也在3月宣布將于4月在國內市場推出其首款彩電產品——IdeaTV智能彩電;蘋果公司也預計其首款OLED屏幕智能彩電將于今年上市。
作為全球彩電產品第一制造大國和最大的消費國,國內彩電市場的發展趨勢一定意義上就是全球彩電市場的發展趨勢。除了國內彩電企業紛紛在智能電視上發力之外,三星、LG和索尼等國際巨頭也都有著自己的“智能計劃”。
另據統計表明,自2011年智能電視上市以來,短短十幾個月其市場占有率就超過了3D電視,達到15%左右。預計表明,2012年,國內智能電視銷量將突破800萬臺,達到整體市場的兩到三成以上,并為整個彩電市場帶來超過150到300億元的銷售額增長(智能電視售價普遍較高)。同時,隨著智能電視的普及和售價的下降,傳統網絡電視、多媒體電視等功能性產品將基本被智能電視所取代。
區別智能和功能電視
就智能電視的概念而言,更多的是和傳統的 “功能性”電視比較而言。這里的智能并不意味著科幻里面那種真正的“人工智能”。
國內最在的功能性電視是03年開始興起的多媒體電視,主要領導廠商是海爾和創維,此后多數電視廠商,包括國際知名品牌紛紛加入進來,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海爾模卡技術和創維酷開系列產品。
自多媒體電視興起之后,包括網絡搜索、IP電視、BBTV網視通、視頻點播(VOD)、數字音樂、網絡新聞、網絡視頻電話、網絡下載、KTV功能、網絡支付、網絡購物等眾多功能性產品紛紛出現。市場上幾乎每個品牌的電視機都有一些除了傳統電視功能之外的“新技巧”,來吸引消費者。
但是,功能型電視和智能電視相比較,還只是一個未成熟的青蘋果。功能型電視主要有以下缺陷:第一功能無論在豐富,都有一個限度;第二不同品牌之間的功能型電視的不同功能不能相互嫁接;第三功能型電視的功能的應用依賴于本品牌提供的技術和服務平臺。這些方面的特點本身就違背了功能型電視誕生的初衷——和互聯網互通、共享、共贏!
隨著功能型電視的缺點的暴漏,以及網絡技術、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智能電視必然應運而生,并很快成為了市場主流。
智能電視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多種網絡技術來實現網絡接入的這樣一類新興電視產品”。
與傳統功能電視比較,智能電視最大的特點是平臺開放性。智能電視通過采用通用技術開發的OS系統,構成一個硬件到應用軟件的中間層。這個中間層是消費者必須購買的配套軟件,并且是唯一必須配套的軟件。在OS系統之上的應用軟件,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和購買。而這些應用軟件的技術可以在不同品牌的彩電產品之間簡單的移植。
對于消費者,智能電視最大的特點是“功能無限多”。消費者和彩電廠商都不可預期某一智能電視在未來的“可能應用”。而實現這一特點的技術全部來自于傳統的IT技術;實現這一特點的方法是自由安裝卸載各種軟件。因此,本質上,智能電視是一臺IT電視、更是一臺軟件電視。這與傳統功能型電視功能死板、被固化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