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觀看環境進行全解析
對于音響系統來說,聽音環境很重要。同樣,想要看到良好的畫質,除了有好的器材外,也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視聽環境。否則畫質會早晨影響,還會早晨眼睛的疲勞。
所謂觀看環境,主要是指環境光的方向、溫度和色溫、墻壁涂飾的顏色、觀眾與屏幕的相對應位置等。對環境的要求取決于人的視覺特性。
我們視覺有一個特點:絕對辨色力弱而相對辨色力強。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對孤立顏色的感知能力是粗略的,但若把兩種稍微不同的顏色放在一起,凡是視力正常的人都能辨別出兩者的區別。環境辨色力的影響也是類似的。例如一個人穿著青色(青色=藍色+綠色)的襯衫和綠色的外套,外套就相當于環境色,此時我們會覺得襯衫是藍色的;但如果換成藍色的外套,我們就會覺得襯衫的顏色是綠色的;雖然襯衫的顏色沒有改變,但是環境的顏色改變了,我們對顏色的感受也改變了。假設電視畫面只占據視野的20%,進入眼睛的其余80%的光線則來環境,這些環境光的色調會使我們對電視畫面的顏色感受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果在冷色調(藍、綠色)環境下觀看時,我們會覺得畫面色調偏暖;反之,在暖色調(紅、黃色)環境下觀看時,我們會覺得畫面的顏色偏冷。只有在中性色調或者全黑的環境下,我們所看到的畫面色調才是屏幕上的真實顏色。
說到這里,就要分兩塊分別討論。
如果您的顯示設備是LCD或者PDP或者CRT電視,那全黑的環境雖然能隔絕環境光的影響,但并不是最理想的。因為會產生視覺疲勞。在全黑的環境下觀看白色峰值亮度為30英尺~朗伯的29寸CRT電視,觀看者在30分鐘內就會出現視覺疲勞。因為在全黑的環境下,瞳孔會出于本能放到最大,來采集更多的光。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出現的高亮度畫面會因瞳孔會來不及收縮而使視網膜瞬時過載。反復出現瞬時過載就會導致眼睛的疲勞。如果稍微加入一些環境光,使瞳孔稍微收縮一些,視覺疲勞的出現時間就可以推遲到8小時以后。
而對于用PJ的愛好者,座位離屏幕的相對距離比較近(相對于畫面的高度的倍數),所以畫面將占據眼睛的全部視野,而不像普通電視那樣只有20%-40%。另外投影出來的畫面亮度低得多,所以全黑的環境并不會造成視覺疲勞。
下面簡單說一下在用LCD或者PDP或者CRT電視時,簡單色光處理。首先環境光不應該直接照射在電視屏幕,以免畫面被沖淡。所以環境照明燈位置最好放在電視機后面(不過問題是目前家里很多人電視機都是靠墻放的,這就比較麻煩)。環境光應該有適當的亮度,但也不能太亮,以免畫面暗部層次被掩蓋掉。最適合的環境光亮度是不超過畫面鋒值亮度的10%,同時有不低于鋒值亮度的5%。照明的色溫也是很重要的。色溫高,表示照明光中的藍色成分比較多;反之,色溫低則表示照明光中的紅色成分比較多。不同色溫的環境光會影響我們對顏色的感受。最理想的環境光是日光色,其色溫是6500K。這種光就是純正的白色光,用作環境光,就可以使我們對屏幕上的顏色的感受不會發生偏差。
色溫的檢驗比較困難。嚴格的測試需要用色溫計,業余愛好者難以辦到,只能大概估計一下,下面給個表參考一下。
25W百織燈:2700K
150W百織燈:3100K
舞臺照明燈:2700-3200K
暖白色熒光燈:3000K
冷白色熒光燈:4200K
日光型熒光燈:5400-7000K
D65熒光燈:6500
最好當然有D65,但市面上很少,基本都用日光型熒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