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聲正確調校方法
市場上的Surround Amp多如繁星,不過,設定項目和方法欲萬變不離其中。
大家只要控制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1,Speake Setting
故名思義,這項設定是讓Suround Amp知道閣下使用的喇叭的大小,一般來說有2檔選擇,分別是Large和Small,照常理推算,如果有低音炮的情況,可以將喇叭都設置為“Small”,這樣功放就會把更多的低頻交給低音炮,而其它音箱可以不負擔過多的低頻壓力,功放可以更加充裕得來推好無源喇叭。
雖然這樣的觀點被90%的人所接受,但也有發燒友并不這樣認為,如果把喇叭都設置為“Small”,Surround Amp就會將各聲道位于100Hz以下的低頻全部給超低音負責,但一般超低音都不太善長近100Hz左右的低頻,亦浪費了各聲道喇叭的低頻,所以無論使用任何喇叭時都要設定為Large,任由5只(或7只)喇叭全頻發聲,再調校超低音的Frequency來銜接其他聲道喇叭的低頻就為之最理想。
其實具體怎么來操作,還是要根據具體喇叭而定。要看您的功放是否擁有充足得功率預留,要看主喇叭是否在接受全頻發聲時,極低頻會有明顯的失真,還要看您的低音炮在100HZ以上相應的情況。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您用一套書架式或衛星喇叭搭配低音炮來欣賞電影,那還是把喇叭都設置為“Small”比較合適。所以我們通常比較推薦書架箱+炮的搭配模式。
2,Channel Delay/Speaker Distance
雖然名不同,但不論Channel Dalay抑或Speaker Distance,目的都是讓Surround Amp知道各喇叭與閣下頭部的距離,然后將數值輸入到Surroud Amp便可。通常測量方式都是用一把卷尺來丈量,不過為了更加簡便,可以一人操作,愛威影音將使用激光測距儀來測量這個距離的情況。在量度時不用太執著于具體尺度上,因為大部份環繞聲器材的量度尺度都只是以每10cm為單位,所以有一些誤差實不用介懷。
3,Channel Level
從來沒有享受過廣闊音場和穿墻過壁效果的發燒友就要留心,其實Dolby實驗室早已規定,重播5.1環繞聲時每聲道的聲音水平要達到75db為準,而軟件音效時都是依照這個標準去錄制。但一直以來,不少發燒友都用一對誤差頗高的“金耳朵”來充當音壓計,以為將各聲道的音調到一致便大功告成,結果自然不用多說了。
想重播出廣闊的音場,營造出穿墻過壁的效果,設定上就不能馬虎,而一個準確的音壓計更是成功的關鍵。
至于量度方法亦十分簡單,先關好全屋大門窗戶,屋內所有會發聲東西都要暫時收藏起來,防止影響聲音準確性,之后將音計用三腳架承起,置于“皇帝位”處,高度調校至耳朵水平,如果閣下沒有三腳架,可以用雙手代勞,自己坐在“皇帝位”,手持音計來量度,之后啟動Surroud Amp的Test Signal功能,粉紅色噪訊就會順序后每聲道發出,此時閣下要一面加減各聲道的高度,一面盯著音計的提示,直至調校到各聲道都連75dB水平才算完成。當然,要各聲道高度絲毫不差地連到75dB水平是一件十分因難的事,一般來說+-0.5dB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在設定超低音時,請將75dB這個規定拋諸腦后,因為經多次嘗試后發現,45dB的超低頻高度足以震聾耳朵,一般來說只要將超低音的音量關到大至剛好失真,再略為調低一點便會有理想效果。
4,最后還要說明的一點是關于環繞聲的格式問題,目前很多Suround Amp都帶有各種DSP模式,特別是日系產品。不過從原理上而言,最好的方式還是最原始得來還原軟件的聲音格式會比較好。在沒有多聲道錄音的年代里,通過各種DSP模式,把單聲道或者雙聲道錄音模擬出多聲道的效果,有些觀眾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它會更加熱鬧,而有些愛好者則會對其病詬,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感受到原始的錄音。不過,將聲音變為多聲道方式的愿望并不能受到非議。然而到了多聲道年代,當DD5.1,DTS5.1甚至DD EX ,DTS ES面世之后,如果再在多聲道錄音上疊加DSP模式,就顯然是畫蛇添足的做法,這完全破壞了導演表達的意圖,而一些歐美系環繞聲前級設計上根本是不允許多聲道錄音上疊加DSP模式,可見其態度。所以我們還是推薦功放自動識別原始碟片音軌的設置方式,會更加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