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期:DLP攪局
中國投影機市場萌芽期持續到2002年。也正是在2002年,DLP投影機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資料顯示,2001年,我國投影機市場規模為75000臺,到了2002年這一數字就上升為118000臺。DLP投影機在中國投影機市場上的占有率已由2000年的15.4%上升到2002年26.4%。這時,市場份額第一的品牌年銷量在1.2萬~1.5萬臺之間,在此期間,DLP陣營中,美系品牌富可視、國內品牌明基、日系品牌PLUS都達到了幾千臺的年銷量,進入市場前十名。值得注意的是,IBM、惠普、戴爾等PC廠商也開始銷售DLP投影機。
DLP技術為什么能迅速崛起?這主要得益于DLP陣營在宣傳中的四點過人之處:其一、突出DLP投影機DMD芯片長達100000小時的使用壽命,DLP陣營在市場宣傳中刻意將DMD芯片的使用壽命與LCD面板的老化時間進行對比。其二、在對比度上大做文章。DLP投影機的對比度能達到2000:1,而LCD投影機的對比度只有400:1。在此之前,衡量投影機的硬性指標只有亮度和分辨率兩項,DLP陣營著力突出了對比度在文本文件表現力上的作用,此后,對比度成為衡量投影機的第三指標。其三、突出DLP投影機的便攜性。與LCD產品相比,DLP技術更容易實現小型化。市場中出現了3公斤以下的投影機。
正是因為以上三點變化才引出DLP陣營與LCD陣營的第四個差異性——突出商業市場。傳統的投影機市場只有教育、政府等行業,DLP投影機則以其輕巧便攜、文本表現力強快速進入了商業市場。
也是因為投影機商業市場的形成,引發了投影機銷售模式的另一次創新,以明基為代表的投影機廠商開始嘗試城市代理和區域微分銷。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博瑞杰從一家不起眼的小代理商發展成目前月銷售量達500~600臺的區域分銷商。
特別需要指出,投影機的起步期也是投影機價格下降最快的一個時期。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2000年之后,隨著中國加入WTO,投影機進口關稅逐步下降;二是日系品牌開始在國內的吳江等地設立生產工廠;三是DLP技術開始成熟,DLP陣營與LCD陣營的競爭加劇。2003年,主流投影機產品的亮度達到1500~2000流明,價格也迅速降到15000~16000元。
在市場萌芽期,掌握LCD核心技術的日系品牌也瓜分了大部分市場,市場占有率接近90%。而在起步期,市場中出現了四股力量:以愛普生、東芝、日立為代表的日系品牌,以飛利浦為代表的歐系品牌、以富可視為代表的美系品牌、以明基、晨星為代表的國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