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都說產品好壞要“貨比三家”,其實最需要比的是“價格”。
筆者曾經見到過同日,同款產品,兩家相距不足千米的店鋪價格相差四千多元:要知道這款產品的價格總計才16000元。
在買東西的時候,尤其是平板電視這種大件,消費者多跑幾家店鋪看看行情非常有必要。幾點連鎖賣場的產品往往具有這樣的特征:A賣場的1號產品特便宜,但好似3號產品則要貴好多;而B賣場的2號產品和A賣場差不多,但是1號產品則要貴好多,同時3號產品很便宜。
賣場產品價格這樣定的策略就是希望消費者看到一款便宜的產品,就認為這家賣場所有東西都便宜,這樣賣場就能狠狠的撈上一筆了。因此,我們說的價格也要貨比三家,指得是同一款產品貨比三家,而不要那不同產品說事!
與貨幣三家相配合的技巧是“虛晃一槍”。您完全可以雖然根本不想在這里買東西,但是就是裝出就從這里買的樣子,進而套出銷售人員的底價。同時,您也可以假裝要走了,而去其它賣場查看價格,最后比較合適之后在來一個“回馬槍”,在您認為合適的那家賣場購買。
最后,與商家周旋價格切忌不要不好意思,多想想兜里來之不易的鈔票和那句“無商不奸”的老古話,您就不會礙于面子而不愿“砍價了”。很多消費者都有不好意思砍價的心理,總覺得這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賣場里買完東西就走人,誰知道您呢!——如果想不丟面子,那么八成您要“丟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