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討論家用投影機普及化的時候,其實最大的偽命題是出自這個話題本身:到底有沒有家用投影機的普及化市場。筆者認為這樣的市場是不存在的。家用投影機和普通電視的區別就如同凱迪拉克跑車和奇瑞QQ、奔奔、奧拓的區別;也類似高爾夫球和足球、籃球、橄欖球的區別:一個是少數人的游戲和享受,另一個是普通大眾的游戲和享受。在世界上不存在家用投影機普及的市場案例,就如同不存在凱迪拉克或者高爾夫球普及的案例一樣。
家用投影機的市場的擴大(注意,絕不是普及),必須明確目標市場消費群體:影音發燒友和追求生活享受的“富人”們。——至少這是未來幾年的基本狀況。平板電視有今天的市場局面,也經歷過五六年的“富人階段”和之前更加漫長的“產業導入期”。而目前家用投影機市場則處于富人階段和在此之前的產業導入期的焦點上。
08年家用市場的空前大降價,正式這種處于轉折階段的家用投影市場所表現出來的“產業急躁病”。這種病一方面來自于對奧運的良好預期,另一方面來自于對平板普及的羨慕。更為深刻的原因則是沒有深刻認識“富人階段”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想通過降價一舉跳過這個階段,進入目前看來根本不可能的人人都有的普及階段。
一個有關家用投影機的首先應該針對富人市場營銷的典型反命題是“如果有錢人都不愿意為你掏錢,憑什么‘窮人’愿意為你掏錢”!
在中國市場更廣闊的階層導入家用投影機產品,廠商應該學習“高爾夫”的成功營銷經驗。在高爾夫熱真正出現之前,人們并不知道高爾夫是什么、更不用說會玩了。但是但高爾夫以一種“上層社會的運動”出現,身披“高檔文化”的時尚光環的時候,那些中國的有錢人,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暴發戶都被征服了。
既然家用投影機短期內(至少4-6年)還是“享受型產品”,那么在營銷手段上就必須先享受起來。通過在應用體驗和文化層面的營銷,并由必要的渠道抵達所謂的上層社會,進而打開家用投影機市場繁榮的大門。
國內家用投影機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主要消費群體太依賴于“發燒友”,而他們只能是整個社會消費能力的一小部分。這與歐美市場家用投影機產品主要入住“上層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發燒友”群體對于普通消費者并沒有“應用示范”意義,或者是這種意義很小。發燒友更多體現的是技術性追求,而不是文化或者生活品位的,而技術這東西是大多數人“不喜歡”去追求的東西。多年國內家用市場的探索也證明,依賴于發燒友的市場種子結構,不可能帶來“家用投影機”市場的真正繁榮。
對于,08年家用投影機產品大規模降價后的思考,筆者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去找有錢人吧”,因為這才是這個產業能夠成長起來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