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產品底氣足
毫無疑問,誰也無法否認國產品牌在降低平板電視價格方面的功績,但因此就盛傳國品擁有長久的反擊能力是不對。一旦合資品牌摘掉了“昂貴”的帽子,我們不得不承認合資品牌才擁有著雄厚的后發底氣。
熟知平板行業的朋友可能知道,在目前液晶電視表面繁華背后的致命危機已到眼前,表現在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進口,核心技術要花錢買,產業鏈受制于人,從而使得國產液晶電視雖然占據國內70%的市場,但80%的利潤卻被外國廠商賺去。液晶產業鏈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設備的上游產業、提供零部件及配件的中游產業以及整機組裝的下游產業。據悉,液晶電視的核心部件有兩大部分:一個是TFT-LCD液晶面板,一個是IC線路板。這兩部分核心部件占整機80%以上,產業集中度非常高,技術為少數企業所壟斷。以占液晶電視整體成本70%以上的面板為例,全球液晶面板都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前三大液晶電視面板廠商三星、LG-飛利浦與中國臺灣友達的市場份額之和已高達近60%。而中國大陸目前僅有三條第五代TFT-LCD液晶面板生產線,主要應用于20英寸以下的液晶顯示器,市場份額不足2%。由于牢牢壟斷著上、中游材料及零部件的技術,外國廠商擁有定價權,能夠保證豐厚的利潤,并且他們不愿將先進的技術轉讓出去,這一點在等離子領域表現更為明顯,國產品牌要想獲得平等的競爭能力絕非易事!
點評:至少70%的成本掌控在別人甚至是對手的手中,國產品牌雖然可以大手筆地揮砍“暴利”,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要想一直獲得較高利潤卻是很難。而沒有雄厚的利潤,怎么會有強勁的底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