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暑期是平板的銷售淡季,但家電市場并未因此而冷清,相反價格的比拼依然十分激烈,如某32英寸液晶電視經銷商還沒有拿到貨,價格戰和口水戰就已經上演了。事實上,自打進入2007年以來,接連不斷的降價、停產、換代,不要說消費者,就是經銷商也不得不感慨道:“命運不是我能掌握,我只能倍加小心!”既然經銷商都要格外小心,消費者是否也有需要謹慎的地方呢?回答是肯定的,盡管目前平板的價格越來越讓消費者接受,但市場的混亂中讓商家更急于尋找下家,除了“清倉”、“停產”以及“翻修品”的判定外,市場中私下里流行的“傳言”同樣不可輕易信!
平板電視不賺錢
“平板電視不賺錢!”很顯然該傳言的始作俑者是廠家。廠家之所以要這么說,無非是想讓消費者相信:現在的價格已經是最低了!盡管消費者并不十分相信,但隨后價格的依然持續走低,卻讓消費者不得不對“低價”產品的質量產生疑問,從而錯失良機!
近期液晶面板的確漲價了,液晶電視沒跟著提價也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并不證明平板電視從此就不賺錢了。目前,32英寸面板比4月份平均上漲了20美元,37英寸也在6月份上漲了10美元,其他尺寸面板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32英寸面板2005年底的價格為600美元,至此次漲價前,其價格已經最低下滑到了305美元,20美元只不過是略有上浮。此外,控制板的成本為300~400元人民幣,電源70元人民幣,外殼70~100元人民幣。如果用平均銷售價格(5500~7000元人民幣)減去整機成本,32英寸液晶電視的毛利率要在30%以上;等離子的利潤同樣可觀。仍以32英寸的產品為例,根據LG給國內廠家提供的報價來看,32英寸等離子的材料成本應在200美元左右,再加上35~40美元的濾光器以及其他外殼等部件,一臺32英寸的等離子成本也就在240~250美元之間,合約2200元人民幣。即便再考慮到渠道促銷、員工工資等相關費用,32英寸等離子售價即使降到4000元人民幣也是有利潤的!
點評: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長久做賠本生意,一個行業更是如此。平板市場價格越戰越勇的背后,其實已經彰顯出了其內部存在“暴利”的本質。要知道,以目前平板生產線的投入產出比計算,在現有基礎上產量每提高一倍,其綜合成本就會下降30%~40%,所以平板電視的價格戰不是已接近尾聲,而恰恰是剛剛開始。按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降到目前的二分之一的時候才能夠真正脫離“暴利”形象!由此可見,消費者完全可以拋棄“平板不賺錢“的傳言,放心選購價格日益下跌的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