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數字電影放映機被認為是“投影板塊的皇冠”——無人敢碰。然而,2017年三星來“摸老虎”的屁股了。
電影大屏幕用投影作為放映機,這是電影歷史的唯一答案。因為只有投影能夠實現“高效大屏幕”顯示系統的“可經營性”特征——包括設備尺寸、維護性、穩定性、畫質水平等等。但是,今天,這一切卻有被小間距LED終結的可能。至少,2017年三星的LED顯示屏已經象征性的進入了這一市場。
2018年小間距LED還會有新的技術突破,包括COB技術的加速普及,MINI-LED技術的箭在弦上等等。這些技術升級,已經超過了傳統數字電影放映機產業的“進步能力”。后者近年來最顯著的變化不過是更替了激光光源,以及推出4K產品。
未來,數字電影市場會向4K化、甚至8K化導入。不過目前,傳統主流的數字放映機技術DLP還沒有拿出8K產品的方案。而以4K產品目前的成本和技術難度看,如果8K的DLP投影只用于數字電影這個“雖然暴利,卻規模有限”的領域,在技術研發上并不占“優勢”——這是DLP投影技術按照像素尺寸看,1.2-1.4英寸光閥完全能實現8K產品背景下,沒有8K產品推出的原因所在——DLP投影光閥基于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特別強調規模效應下的成本經濟性。
但是,對于小間距LED顯示而言,8K并不是什么難題——畢竟大屏幕上的8K產品,P1.2或者P1.0間距,這種貨架產品完全能夠實現。這一對比之下,是業內人士擔憂數字放映市場未來屬于誰的關鍵原因。
當然,目前的小間距LED屏在畫質舒適性、畫面連續性上還有不足之處:這恰是COB技術和MINI-LED要解決的問題。而后兩者即將是2018年小間距LED市場技術進步的“主角”。尤其是在數字電影放映機市場基本被兩三個傳統品牌壟斷的背景下,新技術方案,自然是新品牌擠入該市場的最理想通道——至少三星是這么想的。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巨頭,三星的號召力不言自明。
所以,2018年,電影放映被投影機獨占的歷史,將遭遇百年來的第一次“挑戰”。雖然,這一年新技術還不至于搶奪多少有價值的市場,但是卻足以改變“電影放映是投影機自留地”的歷史。這種變化,引起的行業不安與躁動,更可能超越數字電影放映市場,而成為整個工程投影、乃至整個投影市場的“心理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