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智能機頂盒
點評:智能盒子市場潛力巨大,由于看法多元化,形成了各路大軍圍攻智能電視盒的現狀。樂視、PPTV聚力、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紛紛打著軟硬結合的口號涉足盒子領域,各家戰得樂此不疲。新興市場對機頂盒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等國對于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機頂盒產品的需求,是維持單位出貨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解讀:
自去年年底以來,包括快播、樂視、華為、阿里巴巴、小米、同洲等廠家都紛紛推出“盒子”,無論是視頻網站、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廠商都加入到這場盒子戰爭。據高盛預測,OTT(Over the Top,即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終端可以是電視機、電腦、機頂盒、PAD)盒子將從2013年起大規模放量,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3000萬臺。
隨著智能電視的滲透率逐年上,硬件迭代問題也被提到桌面,而智能機頂盒+普通電視方案因性價比頗高也被用戶廣泛關注。這種一分為二的解決方案不僅僅在于性價比單方面,它還有更多的優點,如用戶可以選擇回歸本質畫質更出色的電視,加上更加專業的智能周邊設備等。不管怎樣小米盒子、百度影棒、快播小芳等產品讓智能電視機頂盒產品增大了曝光率,而天貓魔盒的營銷策略也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
在盒子大戰中,互聯網企業到底有多少勝算?樂視的超級電視能構成威脅,就在于它友好的用戶界面和全產業鏈的無縫整合,而小米機頂盒更大的側重點,是軟硬件的無縫結合,以及憑借著小米手機系列培養起來的忠實粉絲;PPTV優勢在于客戶端,憑借這點就能在機頂盒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如果阿里巴巴推出機頂盒,將會打通PC、手機和電視,將網絡購物融合要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企業可以依靠它獨有的生態、盈利模式和營銷手段去實現在硬件的零利潤,主要通過內容、廣告和應用分成,從而形成良性互動的盈利目的。不過,內容商旗下的盒子并不一定都能賺到錢,只有足以干掉制造商盒子的產品才能笑到最后。從現狀來看,和氣生財是唯一出路。
在這盤新棋局中,互聯網企業意圖是通過掌握電視機終端用戶數,提前成為整合智能電視產業鏈的大贏家。這些企業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向“終端+平臺+應用”靠攏。伴隨著這股風潮,一系列的融合產品、服務,甚至是涵蓋整條產業鏈的收購、合并、重組將會不斷地涌現。
對于純粹的盒子制造商來說,絲毫看不到未來利用內容盈利的可能,賣硬件是它們唯一的盈利出路,這類企業并不能承受價格戰的壓力。不過,這類盒子集成的第三方內容平臺往往缺乏規范性,內容比合規的內容商盒子更豐富,因此搶占了不少內容商盒子的市場份額。
此外,智能盒子的收費模式也有很大爭議。在美國,網絡視頻業中目前比較成功的Netflix,主要的模式就是收費視頻。不過,美國視頻和電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很大不同,用慣了免費網絡的中國消費者對收費視頻的接受度如何尚不可知。
由于智能電視占主流,因此智能盒子在他們的銷售中,一直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在互聯網企業的爭搶之下,智能盒子正在由不起眼的“配角”正式在家電賣場里享有一席之地。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各種各樣的OTT盒子正在瘋狂掠奪市場。這段時間里,內容商盒子和制造商盒子各自有各自的弱點,同時也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如果雙方持續對抗,則雙方很可能都無法從這個市場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