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超便宜的S50,消費者最想問的是,傳統彩電企業為何不能如此便宜!
對此,樂視的答案已經分明:S50 雖然有2499的原價,但是必須購買一年的490的付費內容。而且,此后消費者還可能年年購買樂視的付費內容!依靠內容賺錢,而不是硬件本身,這是樂視敢于低價到底、能夠低價到底的原因。這也是傳統彩電企業都不具有的優勢。——傳統彩電企業必須依賴于硬件賺錢!
此外,樂視的生產成本也是最低的。樂視電視依賴于彩電代工企業。而冠捷、鴻海等企業的彩電年產銷量已經超過了國內所謂的海信、海爾、創維、康佳、TCL和長虹六大巨頭的任何一個。也就是說,在上游產業的話語權上,樂視電視不僅不弱于傳統巨頭們,甚至還更強大一些。——一定意義上,樂視小米挑起的價格戰,也是彩電代工巨頭挑戰傳統彩電企業、產業垂直整合的品牌,爭奪市場話語權和制造市場份額的戰爭。
一手內容、一手代工,以價格戰搶奪市場話語權、以新型的互聯網電視形態贏得消費者的喜愛、以營銷戰為市場活動的中心,緊握彩電娛樂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機遇,進而打破傳統彩電企業統治市場的局面,這就是樂視彩電的通盤考量。
現在樂視做的最多的就是,對原有市場規則和結構進行破壞:類似于“混蛋”的破壞,因為樂視沒有品牌、渠道、份額的任何優勢,小米甚至銷量還為零,所以他們“沒有可擔心的瓶瓶罐罐”。但是,傳統彩電巨頭卻會對于這輪價格戰“畏首畏尾”,顧慮重重,因為他們需要平衡的“利益”太多。(這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競爭格局)。樂視S50就是這種盡情的“破壞”的產物。但是破壞不僅是破壞,他也在誕生新的市場規則和結構。
事實上,傳統彩電企業正在面臨的是一場從來沒有過的戰爭:它包括新的行業勢力(內容和代工者)、新的消費趨勢(電商渠道和網絡娛樂)、新的定價策略(初始成本定價)、新的商業模式(利潤來自于后期內容的付費)。這些構成了整個彩電市場新的“競爭規則”。雖然現在傳統彩電企業還擁有渠道、份額、品牌和利潤的優勢,但是已經失去內容、商業模式、制造和研發上的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新的產業規則已經由小米和樂視來制定——傳統彩電產業也已經失去了“產業規則”的制定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樂視TV究竟能走多遠,似乎只取決于樂視有多大的財力和決心。這一結論也適合于小米。至于樂視S50所表現出的“非常漂亮”的營銷技巧,只不過是加速市場轉型的催化劑而已,并非市場競爭的根本主旨。不過,樂視能“玩”出如此高水平的技巧,也在說明樂視做電視是“下了決心、動了腦筋的”:傳統彩電企業可要好好的接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