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巨人轉身并不容易。但是,就有這樣一個巨人,他不僅僅要轉身,甚至要換一顆心臟。這個巨人就是長虹。
長虹是一家集消費電子、家用電器、IT通訊、軍工等產業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全球現有員工9萬余人,年銷售額超過7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電子企業集團之一。
在長虹碩大的身軀中,“制造”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其主要資產均來自制造業,及其相關的技術和專利。“擁有亞洲最大的器件生產線;擁有亞洲最大注塑生產線;擁有全球最先進、亞洲最大貼片生產線……”,這些就是長虹制造型企業最基本的佐證。
但是,2012年以來,長虹正在做很多與制造關系不大的事情。“服務、軟件、集成”,三個維度的內容成為了長虹新品最大的亮點,更成為了長虹最重要的戰略投資點。長虹希望,通過在智能家電領域的集成性創新,在未來三年實現銷售收入千億元,業績增長30%的壯闊目標。
產品智能
2007年,全球手機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競爭者:蘋果教父喬布斯將一款稱為IPhONE的產品帶到了消費者面前。雖然蘋果并不生產這款產品,甚至不生產IPHONE內的任何一個可以“摸”得到的零件,但是憑借IPhone,蘋果登上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雖然此后被三星超越),并一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盈利水平最高的電子企業和最受歡迎的消費電子品牌。
蘋果的成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智能產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向消費者,更帶來了一個以軟件、應用、集成、體驗為中心的非傳統制造型商業模式。
2010年,國內彩電市場,智能電視還是新鮮物。甚至,大多數彩電企業還都不能給智能電視下一個完整的定義。而在2012年5月,智能電視已經占到整個國內彩電市場銷量的三成以上,年底這一數字渴望突破40%。
速度是考驗實力最好的標桿。2012年8月,長虹依靠語音、手勢等新型功能,在智能電視市場不僅取得了國內市場第一的位次,更是斬獲兩成以上的市場份額。長虹誓言,要在智能電視市場做真正的領頭羊。
“長虹空調,請把溫度調到26°。”“請問是把溫度調到26°嗎?”“是的。”這是消費者與長虹智能空調的對話:沒有遙控器,只需動動嘴,就“乖乖”調到所需溫度。更神奇的是,消費者往左邊走,空調風也跟著往左,往右,風也改往右。——在第十三西部博覽會上,消費者可以切身體會到長虹智能科技的力量:不過,這不是什么“前沿”技術,而是消費者現在就可以購買回家的技術。
產品可以與人交流,產品還可以和產品交流;能夠本地交流,也能夠遠程控制和交流;甚至產品能夠按照主人的習慣,在沒有明確命令的時候自動為主人服務……這種以前只有科幻影片中才有的場景,現在,或者可以在消費市場買到,或者已經快走出長虹智能家電產品的實驗室。
不僅是家電,未來長虹智能產品還包括智能安全、安防產品,滿足家庭和公共空間的安全需要;甚至包括涉及電工、電力、信息、人力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智能產品。這些產品將最終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作為一個綜合性家電企業、上游核心部件企業,長虹在智能化的家庭電子科技時代擁有先天的優勢。產品智能互通一定是跨平臺的。這就需要多平臺和跨平臺的技術積累和實驗。長虹鍛造了在國內家電業中富有競爭力的芯片及軟件設計、工業設計、工程技術、風道技術、可靠性技術六大核心技術,不僅建成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而且成為中國家電業中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最多的企業,其發明專利擁有量在中國家電企業中排名第一。只有具備更上游的多平臺產品研發設計能力的企業才可以演繹“厚積薄發、雄霸天下”的智能神話。
長虹在綜合性智能研發領域的優勢,在長虹電視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語音電視機、手勢電視機的推出速度全球領先,產品銷量節節攀升,甚至生產計劃中,長虹智能電視的比例已經超過7成——依靠規模化的優勢將長虹智能產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價比都提升到了業內罕見高度:分析認為,以這樣的速度,不出意外,2013年長虹有望在主流市場全面實現智能電視對傳統電視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