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普流年不利:即2008年度夏普“百年”虧損記錄在2011年被超越之后,2012年夏普虧損額度將再創歷史新高!
在11月初公布的2012財年第二季財報顯示,夏普運營虧損為748億日元(約合9.36億美元),預計全財年營業虧損將達1550億日元(約合19.4億美元),總凈虧損額則達到4500億日元(約合56億美元)。此前,2008年夏普曾虧損13億美元,2011年虧損46.6億美元。
巨額虧損必然加劇夏普的流動性危機。目前,世界評級機構的惠譽、穆迪,已經調整夏普評級為“垃圾”級。據報道,截止2012年9月,夏普大約有7060億日元(90億美元)的債券、商業票據和借貸將在一年內到期。夏普總債務高達1.25萬億日圓。這些“債務”多數與此前對先鋒的收購案,和夏普在液晶面板、太陽能電池領域的“過渡”投資相關。
夏普在巨虧的同時,第一個向夏普拋出橄欖枝的是全球液晶面板產業和IT代工產業巨頭鴻海。2012年3月,鴻海做出入股夏普9.9%,和購買夏普10代液晶面板線近50%股份的決策。
根據鴻海與夏普達成的協議,前者將以每股550日元(6.73美元)的價格收購后者9.9%股權;同時,鴻海還將斥資660億日元(約8億美元),購入夏普旗下負責10代線液晶面板工廠的46.5%股權。其中,后一交易已落實。但是,受制于股夏普股價重挫,前項交易還在談判中。
鴻海對夏普的瓜分不僅限于上游產品。傳聞稱,夏普同意將墨西哥、中國和馬來西亞的3家工廠出售給鴻海。據外媒報道,夏普上述3家彩電廠的轉讓價格為550億日元,約6.67億美元。如果此次轉讓成型,夏普在日本以外將只保留波蘭彩電工廠(主要正對歐洲消費市場)。
在夏普的給別人代工和被別人代工之間,夏普更多的走向了一個開放的市場化生態鏈。這實際標志著夏普等企業引以為豪的“日本制造”時代的終結。這不僅意味著夏普的轉型,也在意味著夏普在面臨嶄新的“空心化”經營的挑戰!
面對巨額的債務問題,虧損、主業的低迷(例如被寄以厚望的手機業務2012年度可能萎縮超20%,此前的王牌業務液晶電視萎縮大18%),如果夏普不能盈利、不能利用股市融資、也得不到鴻海這樣“實業”投資人的認可,夏普必須做出更大的利益讓步。但是,對于已經沒有多少資產可以用來金融抵押的夏普,除了管理權、控制權、以及核心技術,恐怕已經沒有什么值得讓步的利益了。因此,夏普的下一步將有可能更為困難,甚至在不斷的出售中“被”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