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襁褓”昏睡 搖籃擺動幾時休
大陸的面板企業,掰著手指頭數一數,能比肩國際面板巨頭們的還真沒有,好在,家有少年初長成,無論被人看作揪著“雁”尾而行地窮小子,還是靠政府的雙手扶持才能蹣跚走路的咿呀黃子,更為甚者喻為政府搖籃襁褓內的昏睡嬰兒,但都無法準確表達國內的面板企業,可能把它提升到民族產業的希望之苗,抑或是產業升級換代的支柱或脊柱,都無法嚴重其為吞金巨獸的面目。
雖這是看重眼前利益之托詞,或許當下的面板業周期谷底不啻為一個逆勢投資的機遇,以待春天的來臨,我們正值冬季,春天不遠或許是每個面板從業者們的心聲,大尺寸面板價格無論跌倒十八層地獄,我輩照樣豪擲千金,君不見大陸13億的海量市場,君不見政府高層的大力支持,雖千人離我而去,我卻執著無悔。
京東方合肥六代線量產、南京中電熊貓六代線量產、京東方北京8.5代線量產、華星光電深圳8.5代線試產……
高歌猛進的國產面板企業,也不得不面對嚴酷的現實,10月下旬,我國大陸面板商京東方也發布三季報,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累計虧損達21.43億元,并預計今年全年虧損額將超過30億元。隨后不久,京東方憑借著轉讓鄂爾多斯市京東方能源投資有限公司80%的股權收獲36億元,而甚為巧合的是,2011年預計全年虧損額超過30億元,如此一來,京東方“再次”不虧了!業界人士調侃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乾坤大挪移神功了得。
但無論怎樣的騰挪,以玩弄市場規律來運營企業,企業將被市場所玩弄,再看看本土其他面板廠商,華星光電盈利還遙遙無期、長虹還處在轉型調整期……
于是,國內面板業界不同的聲音響起,CEC(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正試圖下一盤“全產業鏈”的巧棋的消息不脛而走。
細說一下CEC成為主導的可能性:CEC旗下16家上市公司之一的長城電腦發布公告,稱其控股的冠捷科技和荷蘭飛利浦集團達成了成立電視業務合資公司的最后協議,冠捷科技有望成為出貨量全球前三的電視廠商。這意味著CEC打開了其在終端環節的自有品牌之門。而其更為看重的還是產業上游的液晶面板,以及更上游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產業布局,為此,CEC正在醞釀幾起重大的并購。具體來說,除了對前幾年收購的華東電子、熊貓集團、冠捷科技的資產進行很好的整合外,其還一直希望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平面顯示產業就是其最大的布局點。CEC董事長芮曉武表示,雖然液晶面板業務前期會有較大虧損,而且投資巨大造成了很大的資金壓力,但是國資委要求CEC成為產業的主導者。并有望并購京東方和彩虹。
這條渲染器上的消息不久就被CEC否認了,但無風不起浪,本土面板企業的狀況還是讓人擔憂。
現如今,徘徊在十字路口,讓業界人士不得不作出思考。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者透 露,在液晶面板領域,LGD明年將減少30億美元的投資。另據了解,三星也計劃將電視機面板產量縮減80%,并撤掉液晶電視部門10%的高管。面板巨頭紛紛進行戰略調整,以應對液晶業的“寒冬期”。在此情形下,大陸面板廠商又該如何布局呢?
去年,在面板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下,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就將目光轉向了OLED、電子紙和觸摸面板領域,目前,京東方計劃總投資220億元在內蒙古建設的5.5代AM-OLED生產線也在進行當中。以O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必將成為各大企業新 的逐利點。
彭健峰表示,我國大陸面板企業競爭力仍低于一線面板廠,正常而言,應采取與國際廠商一樣的作法。另外,大陸企業大多有政府支持,通過扶持,加速上游面板零組件的投資合作,將有機會降低面板成本。
近日,有利好消息稱,液晶面板進口關稅將有可能從5%提高到8%~10%。彭健峰認為:“提高關稅,短期有利于國內面板廠,因為整機企業采購國內面 板增加。但韓國和我國臺灣廠商會加速在大陸的蓋廠進度,預期1年之后量產,屆時將沒有差異。”基于此,企業必須苦練內功,提高生產運營效率,調整運營策略,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