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系企業:“抱團”導向 取暖渡寒欲行還止
小農思想嚴重的臺系面板巨頭們歷來就有“暴發戶”的心態,從對大陸的“N-1”的政策上來看,眼界不高,當韓系的高世代平板生產線在大陸被相繼審批后,才慌了手腳。從中可以看出,臺系面板巨頭們歷來就有“大者恒大”的對強者崇拜的情結。
這次的面板業長夜寒冷期,令臺系面板從業者業績慘不忍睹,據臺媒報道,奇美電單季大虧172.57億元(新臺幣,下同)、居面板廠之冠,友達第3季度虧157.96億元,華映、彩晶更是連續兩年虧損,分別虧36.1億元、25.89億元。合計臺灣面板廠前三季度虧損金額近千億元,全年虧損也將創下歷史新高。
臺系面板巨頭們不得不紛紛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奇美將今年的資本支出減半,從1000億元新臺幣降到500億至600億元新臺幣,并推遲成都8代線運作;友達已進行縮減開支計劃,除下修2011年資本支出至600多億元外,同時更進一步調降2012資本支出到不超過400億元規模,創下有史以來新低紀錄。而友達在昆山的8.5代線的龍騰光電計劃也不得不拖延。而鴻海在成都的投資再無動靜。
近來,臺灣面板行業又傳出奇美友達的合并的傳言,仔細揣摩之下,也在情理之中,“抱團”取暖,共渡這段寂苦寥落的歲月,抵制韓系面板巨頭的侵蝕,都無可非議,無論是政府要員,還是行業大佬們稱之上上之策,也不足為奇了,但想法是好的,實行起來可以又是一回事,且不說壟斷法如何如何的威力。
如果此類不同,自不會活人被尿憋死,近來以蘋果為首的手機、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大火,自然帶動了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的火爆,對于本來就有優勢的華映、彩晶來說,自然是商機無限,而奇美、友達以及鴻海等紛紛轉向此領域,避寒、逐利雖是商家的本性,但對于既有上游優勢,有無出海口的臺系面板巨頭來說,也不過是無奈之舉。
不過形勢的發展好于預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與車用等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由于利潤較大尺寸面板佳,除友達與奇美電擴增中小產能與技術外、華映與彩晶更是積極轉型為專業中小尺寸面板廠。
以友達來說,近期開發完成新的液晶平躺技術(ASVA),能達到與日立公司液晶平躺技術(IPS)一樣的水準,促使華碩至尊變形平板電腦的面板,下單給友達。加上其他品牌如蘋果MacBook Air與Ultrabook(超薄型筆電)等客戶,將帶動友達在可攜式面板上的營收與獲利持續提升。除了友達外,奇美電供貨給iPad 2的IPS面板,近期也達百萬片水準,達到一個里程碑。尤其奇美電10月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頻創新高,同樣積極搶進這塊新藍海市場。
在車用面板方面,友達2011年車用面板出貨量預估將達數百萬片,2012年會倍數成長。主要客戶包括三家德國車廠、兩家日系車廠,同時還有中國大陸車廠等。奇美電也開發出8寸和10.25寸廣視角面板,主打車用顯示器市場,并且經打入德系高級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