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與背景
3D電視在2010年投入市場后,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初具規模,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消費者已經逐漸接受并認可了3D電視。上市之初周邊配套設備不足與片源問題正在逐步改善,2010年發行的3D電影和3D相關視聽產品的數量遠超過之前,目前已經拍攝和正在籌拍的影片中很大一部分將采用3D格式,如果說2010年可以被稱作是3D電視元年的話,那么2011年將是3D電視真正大規模走進家庭的關鍵年。
DisplaySearch稱,2010年3D電視全球出貨量達到320萬臺,歐美、日本等發達地區的消費基數較大,但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增速明顯。據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3月上市至2011年1月,國內3D電視累計零售量達15.1萬臺,零售銷額25.9億元,已經形成完整的產品和品牌陣營,預計3D電視將在2011年出現爆發式增長。
進入2011年,3D電視的技術又發生了新的變化,“不閃式3D”的推出讓不少消費者產生疑惑,究竟3D電視有幾種技術?何種3D更好?哪個品牌的3D電視值得購買?基于此,人民網于2011年4月28日啟動“智能品質生活”系列專題報道活動,其中平板電視將分為3D電視篇和智能電視篇,人民網與權威專家、專業媒體和知名企業分別從不同角度剖析3D電視產業的發展趨勢,展示這一產業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3D電視概念與市場現狀
2.1 3D電視起源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立體圖形,3D電視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顯示3D圖像的電視接收機。人類對于3D影像的探索已有百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科學家發現了“視差創造立體”的原理,這可視作3D電視的起源。隨后科學家利用不同技術試圖將3D影像引入到電視機中,先后經歷了黑白雙信道偏光分像、互補色立體分像、彩色集體三維(紅綠)等技術,逐步發展為今天的主動快門式3D和偏光式3D(不閃式)。總的來說,目前3D電視的技術原理基本可以概括為利用人眼左右分別接收不同畫面,然后大腦經過對圖像信息進行迭加重生,構成一個具有前-后、上-下、左-右、遠-近等立體方向效果的影像,即 “視覺移位”造就了3D影像。人的兩眼左右相隔在6厘米左右,若欲看清物體,兩只眼睛是從左右兩個視點分別觀看。左眼將看到物體的左側,而右眼則會看到她的中間或右側。當兩眼看到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左右兩面的印象合起來,就會得到最后的立體感覺。而這種獲得立體感的效應就是“視覺位移”。
2.2 3D電視市場現狀
2010年是3D電視市場培育的關鍵階段,中外各大家電廠商積極應對市場,適時推出了3D電視產品占位概念導入期。國內市場方面,三星和LG最早發布3D電視產品,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知。而世界杯期間,索尼憑借在3D產業鏈上的優勢資源,掀起了一場“3D世界杯”宣傳季,維護了索尼一直以來的高端品牌形象。本土家電品牌也積極投身3D電視市場,幾乎與國際品牌同時推出了自己的3D電視,上市后憑借較高的性價比得到市場的認可,像長虹推出的3D等離子電視系列將3D顯示和等離子成像優勢結合,康佳將3D電視與之前的互聯網功能融合,都給用戶帶來了不同的體驗。
2011年上半年,3D電視平穩增長,消費者認知進一步加強。第一季度“不閃式”偏光3D電視大規模投向市場,迅速拉低3D電視整體價位,其中以本土品牌的偏光式3D電視為代表的產品迅速占領中端市場,長期看有利于3D電視的普及進程。但負面效應是消費者在剛剛接受了3D電視概念之后再次被“灌輸”偏光式3D,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選購決心和對技術成熟度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