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
互聯網電視自2008年開始起步,2009年進入發展期,是一種利用寬帶有線電視網,集互聯網、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于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交互式服務的嶄新技術。
互聯網電視曾經被國產廠商寄予厚望,甚至被提升到與外資LED電視相抗衡的高度。然而自2009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后,互聯網電視失去了合法的內容來源,陷入尷尬地位。
電視上網、不用下載直接看網絡電影,這就是互聯網電視最大的吸引點所在。國產廠商通過與迅雷、PPLive、PPStream等網絡視頻提供商合作,將電腦顯示器上播放的在線電影移植到了大屏幕平板電視上,對于經常下載網絡電影觀看的國人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技術。
互聯網電視的實質,就是在電視上提供互聯網的服務,也就是說,國產廠商可以通過各種互聯網增值服務,一方面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平板電視一次性消費的模式,廠商可以通過各種服務,收取更多的費用。
2010年4月份,國內首批三張互聯網電視牌照發放,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以及杭州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分別獲得了這三張牌照。互聯網電視牌照的發放被認為是互聯網電視政策層面的重大突破,特別是在國家積極鼓勵推動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電視的發展更是大勢所趨。
中金公司研究認為,隨著牌照的發放,互聯網電視在經歷了去年的跌宕起伏后,終于在2010年邁出了關鍵一步,獲得許可的國有控股“視頻網站+互聯網電視機”的產業形態逐步建立,互聯網電視產業將進入發展期,有望和數字電視、IPTV呈三足鼎立之勢。
但對于互聯網牌照的發放,業內也有很多質疑,互聯網電視牌照將采取“內容+集成”的雙牌照體系,彩電企業能否借此擺脫對集成商的依賴,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另外,互聯網電視的商業運營,需要破解成本攤銷和收入分配等難題,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彩電企業有望實現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集成牌照發放對互聯網電視產業的發展是件好事,但由于牌照屬于稀缺資源,集成商與整機企業相比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希望這不會給整機企業帶來過多的成本增加,彩電企業與集成商、內容商能建立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性合作模式。
總之,互聯網電視市場的擴大,離不開產業鏈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尤其是整機企業與內容商、集成商的合作。目前互聯網電視雙牌照體系基本形成,如果彩電企業有自主選擇擁有牌照的內容商的權利,而擁有牌照的內容商也有直接向整機企業提供內容的權利,那么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將呈現極大豐富之勢,互聯網電視吸引用戶的能力也將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