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份,中國電子商會發布了《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該標準除了對平板電視被動待機功率進行限定以外,對整機開機狀態下平板電視的能效等級也進行了劃分,該標準將能效等級分為三級,其中液晶電視三個等級的能效指數分別為1.4、1.0和0.6。根據標準,1級能效為最高效產品,2級為節能評價值,是節能產品認證的最低要求,3級則為限定值,為最低市場的準入門檻。
該標準已經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實施,不過《平板電視能效標識實施規則》在今年3月1日才實施,并且在2011年3月1日前出廠或進口的產品,還可延遲至2012年3月1日前粘貼能效標識,也就是說,直到2012年3月1日,市場上所有的平板電視才會加貼能效標志。這就給了企業一定時間的緩沖器,同時也以為這在這段時間,消費者會面臨達標與不達標產品同時在市面上銷售的亂象。
此前,我國有關平板電視的能耗標準只有2006年實施的《彩色電視廣播接收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主要針對CRT彩電,平板電視在其中也只是涉及待機功耗一項。而液晶電視產品的耗電量一般僅為同尺寸傳統CRT電視二分之一甚至更低,之前的能效標準已經不在適用于目前的的情況,。現階段中國就平板電視需求一年達到1800萬臺,已具備較大規模,所以盡快出臺平板電視能耗標準規范至關重要。
“任何新標準的實施,都將對整個產品產業鏈帶來影響,當年冰箱、空調如此,現在平板電視也將如此。”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綜合檢驗部主任宋力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隨著能效等級的實施,廠商必須更新自己的產品生產技術,淘汰能耗較高的生產工藝。
據悉,由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共同啟動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自去年實施以來,空調、冰箱等產品的節能補貼已順利展開,按照規定,平板電視也被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十大類產品列表中。但由于平板電視能效標準一直尚未實施,節能補貼的發放難以獲得相關法律支持,故補貼遲遲未發放。
而無論是對于家電企業還是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平板電視能效標準開始實施后,相應的節能補貼政策是否會出臺。
“新能效標準的執行,必將增加企業的成本,不排除能效標準實施后廠商將這部分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南京交家電協會有關專家表示,“從推廣新能效標準的角度看,國家最終還是會出臺相關的補貼政策。這不僅有利于企業進一步降低成本,而且給企業節能技術的后續研發提供了資金支持。”
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認為,此次平板電視新國標的正式實施,為政府發放平板電視節能補貼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探討將平板電視納入國家‘節能惠民工程’,一旦納入,節能平板電視將有望拿到補貼,消費者也將能享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