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是中國彩電產業正式踏上“三網融合”雷區的第一年。幾乎全部彩電品牌,含內外資眾多品牌企業的協力推廣,造就了網絡電視聲勢浩大的“革命形態”。
2010年初,國務院正式通過決議,啟動三網融合的全面試點工作。不日內,北京、上海、江浙或者廣東等地區,即將誕生第一批試點城市,同時三網融合、業務融合、雙向進入等嶄新的名詞充斥報紙、TV的眾多版面。另有內部消息指出,廣電總局籌謀已久的以電視為終端的、以“網絡”為傳輸通路的“視聽服務許可證”制度也將面世。
一時間,國家政策似乎與彩電企業“互聯網電視”、“網絡電視”的“創新”形成了左右互贏的關系。市場猜測,三網融合政策的推出,將對率先布局“網絡電視”的彩電企業產生重大利好影響。
三網融合,電視也要觸網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簡稱3C融合。國內亦有4C融合的概念,即在3C的基礎上,加上“內容”這個維度。三網融合的意義在于,消費者可以用“一根電纜”運行所有業務,減少重復投資和建設;同時市場形成多個全業務運營主體,打破某一運營商在某一業務上的壟斷地位。
對于,消費者三網融合的直觀改變將主要體現在“互聯網”這個形式的網絡包含了基礎通信和基礎廣電兩項業務形態。也就是政策上一直現行的IP電話和IPTV業務正式的合法化。而產生這種變化的方法則是,讓電話業務的壟斷者電信和移動公司,和廣電業務的壟斷者廣電企業獲得“互聯網”的接入和運營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推動三網融合的力量是互聯網自身的發展,是互聯網上多業務形態低成本同步運營的技術可能的出現。
正是由于在三網融合中,“互聯網”的中心地位的天然性,才促使了彩電企業努力尋求彩電產品“網絡化”過渡的沖動。
“網絡電視”,無疑就是指一種除了看傳統電視,運行廣電業務外,還可以“上網”,運行全部或者部分互聯網業務的電視機產品。09年,互聯網電視經歷了最初的只可以上網下載電影,瀏覽網頁到兼容在線觀看,甚至到今天的支持網絡聊天、網絡辦公等多種應用,支持網絡功能升級的快速進化,并最終形成了幾乎大多數彩電企業均有網絡電視上市,業內主要廠商先后停產、限產非網絡平板電視產品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