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FF到數字引擎,專訪建碁(AOpen)全球行銷處長Tony Yang(楊文澤)
作為全球SFF(Small Form Factor)市場的領軍品牌,建碁(AOpen)最擅長的莫過于“小中見大”。依托我國臺灣地區在全球計算機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這家并不巨大的公司,已經成為全球計算機大市場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品牌。最近,建碁(AOpen)的觸角又開始伸向一個新的領域:數字看板市場。在這個IT業界紛紛認為前途無限的“新金礦”中,建碁(AOpen)又將演義怎樣的以小博大的神話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專訪了建碁(AOpen)品牌整合營銷處、資深經理暨發言人Tony Yang(楊文澤)先生。
Tony Yang(楊文澤)先生
學歷: 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工業技術系畢業
經歷: 1. 建碁AOpen 12 年品牌營銷經歷
2. 宏碁計算機產品營銷1年經歷
主要觀點:
數位看板播放器不同于商業PC和工控電腦,而是一種新型的“產業電腦”
產業電腦是開放性產品和穩定性產品的“中庸之道”
面對客戶需求,產業電腦相當于整個數位看板系統的“引擎”
數位看板播放機短線經營的生命期僅有“半年”
品牌是客戶“用”回來的
國內數字標牌市場導入期不會短于三年
AOpen進入國內數字標牌產業已經做好長期“經營”的準備

AOpen從長處出發切入數字標牌市場
Tony 先生首先向我們介紹了AOpen建碁的歷史。Tony告訴我們,最早AOpen是Acer宏碁集團的一個部門。1992年Acer成立了一個主要負責面向系統廠商的開放式架構產品的部門,在1996年建碁正式建立獨立的公司,從事有關PC的各種業務。2000年的時候,普通商用PC開始進入快速普及時期,價格下降很快,市場壟斷局面也初見雛形。這一時期AOpen開始轉型向專業的小型電腦企業,也就是今天AOpen的主要業務。
Tony先生表示,小型化電腦是AOpen最核心的業務方向。因為在與客戶的溝通和市場研究中,AOpen發現傳統的PC體積龐大,未必適合所有的應用領域。例如在家庭里面,消費者不會喜歡“龐然大物”,“小巧精致”卻更受歡迎。其它許多應用環境,也表現出不能容忍,甚至是根本不能容納普通PC龐大體積的實際需求。最開始,小型電腦優秀的市場表現,甚至都令AOpen感到很出乎意料。
對于小型電腦市場,Tony告訴我們,并不是簡單的“工控電腦”。工控產品雖然滿足小型化的需要,但是基于單片機、嵌入式架構、SOC片上系統的工業電腦卻不能滿足多樣的“開放性”應用的需求。Tony指出,工控產品的應用和系統一般是固化在硬件上的,實現眾多功能、部署新功能的成本夠狠高。尤其是面向不同功能的軟體,完全不能兼容的情形,令其在商業性、家庭性的應用中根本無法發揮性能。
工控電腦的穩定性是值得稱道的。但是這種穩定性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封閉的系統之上的。一臺產品只跑單一的功能、軟件全部固化,不涉及復雜的應用需求和使用環境,自然容易實現高度的穩定性。但是這種產品并不適合數字看板,這種面向海量媒體內容的應用領域。
Tony認為,網絡所承載的多媒體內容的迅速增長,以及人們不斷應用網絡的習慣的形成,是數位看板系統誕生的基礎,也是數位看板所服務的基本對象。這種面向不可預知的媒體資源、需求功能和普通的非專業人員的實時操作的系統,需要的計算和處理設備必須是開放的。必須滿足隨時隨地可以部署任何功能需求的要求。
對于這種既需要小型化、又需要開放性的產品,AOpen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做“產業電腦”。Tony指出,AOpen從事產業電腦市場的拓展是AOpen企業理念的直接延續。AOpen的含義即是“Always Open”、開放分享。數字看板播放器產品的開放性與建碁的企業理念非常吻合。同時,進入這一領域又是對AOpen長期從事“小型電腦”市場拓展的研發實力和市場經驗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