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站得高看得遠,走的才能更遠
在全球經營界有著這樣一句話,叫做“大者恒強、強者恒大”,中國人也愛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樣的表述充分說明了人們對“大者和強者的敬畏”。姑且不論如此的論調是否正確,每個企業家肯定都希望把自己的企業做得更大更強。但是到底是因為強才大了呢,還是先大了再強的呢?這就如同考慮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問題。
不過,在我們自己的企業從創辦之出開始成長,我們的民族企業第一次走向國際市場的時候,始終面臨一個“零的開始”的問題。那么,我們是應該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呢?海信的經驗無疑支持后者。
“做的再大也是給別人打工,人家老板隨時都可以炒你魷魚”,一位網友這樣評論目前金融危機下一些外向型低附加值企業的生存狀況:這些企業不是產品不好、也不是產品昂貴、更不是產品沒有競爭力,而是他們自身的產業形態是給“歐美”老板打工,老板不好過了,要解聘員工,在家人和外人之間會先炒掉誰呢?
針對這種情況,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指出,“企業若沒有自主技術和品牌,就缺乏核心競爭力,一旦市場上風吹草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遭遇滅頂之災”。對照海信的策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恰恰是規避這一風險的最佳途徑。
09年,全球平板彩電市場必然出現成長乏力的格局。國內市場的整體增容速度也會下降。其中,城市市場將主要需要差異化的產品,農村市場對產品性價比的要求會很高。海信在這時候帥先第一個推出“網絡電視”,結合其國內市場一無二的LED電視主攻城市差異化市場,同時依托國內唯一實現“建設計劃”量產的液晶模組基地的成本控制優勢在農村市場,尤其是家電下鄉市場力推自主模組液晶彩電產品,其競爭優勢不言而喻。
海信平板產業的這種競爭優勢,早在08年的國際市場就已經顯露無余。08年年中,全球市場環境的惡化并沒有影響海信既定出口目標的實現。據海關統計,2008年1-11月海信液晶電視出口同比增長136.7%,高出中國液晶電視整體出口的增幅(26.9%)109.8個百分點。在非洲,海信液晶電視出口完成了2008年初計劃的301.94%,海信自主品牌占比超過65%。09年1月,澳洲海信業務同比增長38%,海信品牌占比也從2007年的27%提高到70%。在北美,海信品牌實現重大突破,成功打入加拿大最大的家電連鎖CTC的474家門店以及美國大型連鎖商場Sears(西爾斯)。
海信這種“逆境中”的成長絕非偶然。站得高看得遠,走的才能更遠。如果不是海信第一個搞數字電視核心音視頻芯片、第一個搞液晶模組、第一個搞LED、第一個推互聯網電視……如果不是海信在芯片、模組、LED和網絡電視上一直堅持“自主的核心創新”……如果不是海信做高端產業、產業高端的戰略,就不會有今天海信在全球彩電市場上“迎風破浪”的從容不迫。
一定要做強、一定要在核心技術上有突破、一定要站在產業的高端,這是海信的經驗,更是百年海信夢想得以實現的基石。09年3月,隨著海信藍媒電視的發布,海信這條在風浪尖兒上的大船再次揚帆起航。在嶄新的網絡電視時代,海信已經率先邁出了第一步,而之后3C融合的大潮必將把海信推向全球電子產業更高的浪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