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有道:從海信看站得“高”才能走得“遠”
2008年,來自美國的一場金融危機擊碎了許多中國人的“財富夢想”。以海內最富而驕傲一時的浙江、廣東等省份居然成了中國大陸首批在金融危機中求救的人。
在08年6月,浙江省權利化解“20%”企業倒閉的謠言的時候,我國北方工業重鎮山東的一家企業卻顯得逍遙快活。一款采用LED光源技術的液晶電視機,將眾多外資品牌、索尼、松下、三星狠狠的拋在了身后。而此時,這家企業已經以超過15%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平板彩電市場冠軍之位五年之久。
2009年3月,被金融危機壓縮了會程的兩會依然備受矚目。一位中年男子,對《工業振興法》和自己所領導企業的國際戰略侃侃而談:“越是在這個時期,優秀的中國企業越是應該‘走出去’搶市場,積極開拓海外新興市場”。當商務部等中央部門已經預警09年,全國彩電出口會出現35%的下滑;眾多涉外企業紛紛面臨出口瓶頸,純外向型企業更是頻頻傳出停產、關門的消息的時候,這家企業在2008年獲得了136%的出口增長率,其中自主品牌達65%非凡成績的同時,對09年充滿期待。
2009年3月底,山東青島數百家媒體齊聚一堂。在聚光燈下,一個標志著全球彩電產業即將邁進一個嶄新時代的產品正式亮相!癟V+Internet”的嶄新應用架構令所有在場記者為之一驚,更令國內彩電產業為之振奮。從這一刻起網絡電視成為了街頭巷尾、大報紙、小雜志必談的話題。
這家企業是誰?她就是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務院國資委共同推選為2008年全國國有企業典型的10家企業之一的青島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黑格爾說:“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金融危機也會不例外。即便沒有金融危機,也總會有幾家企業倒下、有幾家企業走的更高更遠——金融危機只不過是這一趨勢的潤滑劑。問題在于什么樣的企業能真正生存下來,并發展的更好。
成功企業的標準“不是看他做的多大,而是看他能做多久”,這是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的經典語錄!俺撩杂诙唐诶麧櫤凸蓛r上漲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執掌了全球最大的公司通用電氣(GE)首席執行官25年之久的杰克•韋爾奇(JackWelch)也有類似的表述。海信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非常簡單“百年海信”。這樣一個目標迫使海信必須以更“高瞻遠矚”的目光規劃自己的戰略。
2000年,海信做了一項投資。一家傳統的家電、電氣企業,居然要搞“CPU”——數字電視的大腦,音視頻處理芯片。芯片又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而中國彩電產業每年7000萬臺的彩電,卻每一塊芯片都需要進口。怎么辦?自己不搞只能被別人掐著脖子活著,自己搞,以當時國內企業幾乎沒有這種大規模芯片的設計能力和經驗——“不研發芯片是等死、研發芯片是找死”的行業認識是海信要跨越的第一道門檻。
海信芯片項目立項之后,在上海設立了ASIC(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從此就是1600個日日夜夜的默默無聞。10幾個青年人、平均年齡24歲:全世界最年輕的CPU研發團隊,每年千萬元的研發投入,甚至沒有任何新聞報道和閃光燈,海信在等待著……熟悉IC設計的人都會知道,大型IC設計不到最后時刻不能看到任何成果、也不能知道是不是會獲得成功——即便是最后試制樣片的“流片”工作,也還需要幾百萬的“天價”費用和非常繁瑣的測試工作。但是,這些阻擋不住海信的步伐。05年6月16日,中國首枚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處理芯片終于在海信誕生,為此國家主席胡景濤、總理溫家寶等數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發來了賀電、祝福和題詞。而在海信慶祝這款名為“信芯”的芯片研發成功會場之外,國際市場同類芯片進口價格從13美元驟降到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