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高清”流毒
高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流行魔力,主要的動力來自“平板電視”廠商(尤其是外資廠商)的推波助瀾。眾所周知。平板電視是目前最主流的“高清電視”設備,更是電視企業主推的產品。高清的流行于平板的流行不然有著巨大聯系。
平板產業鏈,無論是液晶還是等離子,都是一個高投入的產業。一條第八代液晶屏幕生產線的投資達到驚人的約14.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以前幾十年對先進顯示技術的研發的科研投入。而在一個地區形成包括原材料(例如濾光片、玻璃熔爐、液晶材料)到最后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投入總量更會高達百億美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急需迅速擴大平板電視的市場容量來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并逐漸實現盈利。而僅靠每年新增電視用戶和設備淘汰用戶的更新換代顯然是不夠的,那么如何與傳統的CRT電視競爭,爭奪年新增電視用戶和設備淘汰用戶的更新換代的市場,并促進沒到設備淘汰期的用戶選擇更換新設備就成了電視廠商市場營銷的重頭戲。
平板電視與CRT電視相比最大的優勢不在于畫面品質。CRT電視在亮度、對比度、色彩、視角、反應速度等方面均超過平板電視。然而,在解析力(分辨率)上CRT卻不及平板電視,但是解析力(分辨率)正是實現高清顯示必備的要求。所以,主打高清牌就成了平板廠商自然的選擇。同時,平板電視廠家還采取了另一項重要措施,那就是在一線城市CRT逐漸淡出市場:目前在北京、上海的家電市場平板電視以及國內占據了最主要的展示位置,僅有的幾臺CRT也被擺在角落里,一旦有人問起CRT的市場情況,也會被銷售人員告知CRT是過時的產品、淘汰的技術。配合廠家進行“平板高清”攻勢的還有家電賣場。以“促銷”、“降價”為主題的銷售活動頻繁的在每個節假日上演,并且成為眾多媒體報道的對象。
正是廠商們高清和平板的概念捆綁戰略促成了平板的流行。首先,既然要主推平板電視就必須把CRT電視擠下臺面,而CRT不如平板的主要就是對高清的支持上。第二,運用數字電視改造的機會,進行概念偷換:現在進行的數字電視改造其實并不是“高清電視改造”;改造后的電視節目依然采用目前模擬電視的清晰度和4:3的屏幕比例。但是,廠家們通過各種渠道發布高清時代即將來臨的消息,而且格外強調是“數字高清電視”,以數字一詞來扣緊數字改造的實施,使消費者誤解數字改造為數字高清改造。第三,廠家利用大量高清的效果圖片、和效果演示來強調高清的優勢,同時回避高清普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同過以網絡為主的高清熱的強大攻勢,廠家每培養了一批忠實的高清發燒友。第四,利用液晶顯示器普及的機會,將平板達上IT快車,利用高新科技的形象迷惑消費者,使其進行產品換代。第五,利用產品銷售產生的滾雪球效應:聽到XXX買高清了,你不動心嗎。第六,利用各種媒體強化以上五種效應。
由此可見,正是平板電視的普及化推動了“高清”概念的流行,而“高清”概念的流行有反過來促進了平板電視的普及進程——這是一個典型的正反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