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角度
與‘反應時間’相同的,‘可視角度’也是LCD低落于CRT、PDP的一項,如前所述,LCD屬于被動性顯示,光自背部透至前端,而不是CRT、PDP的主動性自發光(OLED也是主動性發光),使得LCD的可視角度受到限制。
|
2006年的21 iF產品設計獎中,Philips的23英寸液晶電視:ME5P也在其列。 |
可視角度在個人電腦(包括臺式機、筆記本電腦)顯示器時的問題并不大,畢竟個人電腦僅供個人之用,觀賞銀幕者僅一人,可居于最中間的角度位置,獲得最佳的視角效果,然而用在液晶電視便有問題,液晶電視放置于客廳,有多位觀賞者,窄義來看至少是位于在沙發上的人都能觀看,廣義來論則是客廳任一處都要能觀看。
關于此,業者也積極強化LCD的可視角度,并且以水平可視角度為首要重點,其次再去增強垂直可視角度,這是從應用需求角度來設定,客廳中每個人觀賞銀幕的高度相去不遠,但觀賞的左右角度就會差很多,這正是優先提升水平可視角度的緣故。
另外,業者為了改善視角問題提出了各項技術,常見的包括有TN+film、MVA、IPS等,其中MVA是富士通所提出,IPS則是由日立所提出,之后IBM Japan、NEC、東芝也都有此項技術。另外也有比較單獨研發單獨使用的視角改善技術(也稱:廣視角技術),如夏普的ASV、三星的PV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