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沒有想象中給力,帶來的重大變化即是“供給側”主動變革的壓力持續增加。2023年,行業供給側至少面臨四重壓力:
首先是競品競爭的交叉問題。例如,會議顯示市場上,激光電視類、交互平板類、單純會議液晶大屏、LED一體機、智能商務投影等呈現出“有上有下”的態勢,其中大屏液晶單顯,取代交互會議平板市場采購C位的趨勢非常明顯。再例如,小間距LED進一步壓縮中高端指揮調度和控制室市場DLP、LCD拼接份額;不過在低端安防市場,LED屏的滲透速度卻顯著減弱,LCD大屏依托價格和大尺寸化趨勢重拾優勢。
第二是新需求場景創新的壓力。例如,教育和社區智慧化市場,對中等和小尺寸液晶顯示的需求,并沒有顯著爆發。智慧化概念的“剛性”功能不足,依然制約著以場景全顯示覆蓋為目標的“商顯”新需求崛起。再例如,教育市場傳統教學需求遭遇到人口因素主導的硬萎縮可能。
第三是新技術成本競爭的壓力。典型的新技術成本問題來自于小間距LED的超微間距產品。P0.7及其以下產品,成本增長與技術進步的體驗價值提升不成比例,產品市場落地速度顯著減慢。再例如,大尺寸化的電子紙顯示產品,其理論上低于液晶產品的成本優勢依然沒有顯現,持續壓制其市場放量增長。
第四是新玩家帶來的策略性競爭壓力。近年來彩電系和ICT系企業加強了商顯市場的滲透力度。在疫情和全球宏觀經濟影響,智慧商顯增幅不及預期的背景下,客觀上形成了品牌供給端的相對過剩。這對于行業內的專業商顯企業和二三線品牌,是巨大的挑戰。特別是行業缺乏顛覆性技術創新、顛覆性應用創新,后發企業利用并購、OEM等迅速實現產品同質化的格局下,“玩家”之爭在2023年更為激烈。
“競爭更強、新增量不夠分!”這就是2023年商顯行業的基本態勢。對此,行業企業的策略無外乎兩個:1.長期看,加速技術創新,尋找應用突破是關鍵;2.短期看,提升產品性價比,抓住更多普及應用是關鍵。尤其是是后者,帶動了行業整體供給價格在歷史低位運行,更多企業將“價格、規模”作為了核心的“成長基石和目標”(如液晶黑板產品2023年價格跌幅高達近半,甚至突破成本價位)。
即從供給側看,價格武器化是2023年行業企業不得不采用的策略,也是短期內最為有效的策略。雖然行業本已經處于疫情三年影響下的價格低谷,但是進一步降價的動力依然有——因為,占領市場規模陣地和長期生存是緊密關聯的指標。而在增量不足的背景下,很多細分領域呈現出“僧多粥少”,讓廠商不敢不“保持價格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