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商顯市場而言,廣大的基礎商業門店是最大的藍海。但是,這片藍海始終處于“冰封狀態”。包括吧臺、櫥窗、走廊等等,只要是門店都有足夠的空間“安裝屏幕”,尤其是在屏幕價格越來越便宜的背景下,這種社會化的安裝空間,幾乎是一個潛在的“有史以來”最大的媒體平臺。
但是,包括商顯市場高度發展的2018年,這種面對基礎門店的“屏”市場開拓依然“舉步維艱”:為什么呢?因為,人們不知道這些屏幕到底應該播放什么內容。如,地鐵站的告示牌,自然是播放地鐵列車信息;大型超市的告示牌則可以播放特價產品的信息——對于海量的,幾乎以千萬為單位的分散門店,卻沒有那么多的“自有內容”可以播放。
對此,業內有另一個案例可供參考。即高速發展的電梯廣告牌——2018年商顯電梯廣告牌,銷量幾乎增長了六七成。這反映出市場對媒介通道、大人流空間眼球價值的注重。而門店的很多空間資源也具有這樣的特征,比如餐飲行業的服務區等。因此,業內專家早就提出“共享告示牌”的概念。共享,把使用權賣出去,可以解決屏幕盈利的問題、亦解決了播放內容的問題。
甚至,共享告示牌的提法,都要比今天最流行的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的出現早七八年。但是,這一很好的,基于運營的共享告示牌商業模式卻未能落地:因為,1. 此前的液晶顯示產品價格過于昂貴,07年提出共享告示概念時,32英寸液晶電視要四千元,現在則只需要七八百元。2.此前亦沒有今天這么便捷的互聯網通信設施,特別是4G的全面普及、5G時代的到來,高速寬帶數據成本持續降低,為遠程運營型數字告示網絡提供了基礎信息平臺。
“共享和運營屏,將是商顯市場的大金礦、也將是一種全新的媒體、一種不同以往的商業模式。”業內專家指出,如果說商顯產業是藍海,那么這種共享型和運營型的數字告示體系,就是“尚未有人航行過的深海”。2019年,隨著產業鏈成本的持續降低、國內消費市場的升級、智慧互聯和數字信息技術的進步,是否這種新的商業形態能開始落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