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漲價、降價一輪過山車
2017年彩電行業的價格走勢也格外值得玩味——這一年幾乎過山車似的價格行情,再次詮釋了“終端價格聽命上游”的顯示產業命運。
首先,除了夏普之外,彩電行業的其他品牌都經歷了第一季度價格上漲、第二季度前漲后穩、第三季度價格穩定和第四季度價格下降的過程。其中,四季度中,32英寸產品均價創出歷史新低、55英寸產品很多品牌恢復到2016年8-9月份的最低價格點。轟轟烈烈一年時間的大漲價,就這樣成為了歷史塵埃。
第二,彩電業庫存控制經歷了艱難時刻。2016年三季度開始,面板產品價格月月上漲。彩電企業不得不加大采購庫存,以時間差換取價格穩定。這使得直到2017年五六月份,彩電行業始終維持歷史庫存的高位。而伴宿行業市場的低迷、銷量下滑,上游面板市場行情很快在2017年5月份進入下降周期。彩電企業經過短暫2個月觀望之后,選擇戰略性消減庫存,提升上游部件到終端產品的流轉速度。彩電業2017年這種庫存策略的劇烈變化,顯著影響了其市場利潤水平。
第三,2017年第四季度,在彩電行業上游面板價格下降,甚至達到歷史最低點;終端品牌基本完成庫存調整,“高價庫存”基本消化完畢;彩電品牌全年行業效益不佳、規模萎縮、年度目標差距擴大,以及本土品牌份額略有下降的背景下,不得不以“價格優勢補業績”。從宏觀行業結構看,2017年四季度的行業價格攻勢,核心主要是為了爭奪份額,而非實現利潤。對于彩電這種產業非常透明、競爭激烈的行業,份額往往比利潤更具有戰略價值。這與2017年第一季度,行業紛紛提價、應對成本上漲,提升毛利的做法截然不同。
整體上,彩電行業2017年以價格行情和庫存為中心的策略是“大起大落”的。這種起落格局基本與上游液晶面板供給和價格走勢一致,時間上順延4-5個月。但是,與面板行業的大廠主導、半壟斷和上游部件的采購理性程度比較,終端彩電行業的份額更為分散、競爭更為激烈、消費者行為亦更缺乏理性,以及會受到終端企業的庫存效應影響——這導致,終端產品行情走勢的“波動性”會顯著大于上游面板市場。
不過,在彩電行業高坐過山車的背景下,掌握面板資源的企業則可以更好的“左右”市場。2017年夏普彩電就充分利用自身和鴻海旗下群創的面板資源,全年逆勢打價格戰——別人都在坐過山車,夏普則一路坐的是“直線降價車”。這顯著影響了夏普彩電市場的全年份額,甚至出現了翻番式的銷量增長。
無論是夏普的經驗,還是彩電行業歷次過山車現象所反映的規律,均說明半導體顯示時代,上游資源的重要性和價值。掌握上游資源、搞好上游關系,成為彩電企業沉浮變化的絕對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