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市場每年都有新花樣、新技術:為什么要用“花樣”和“技術”兩個詞呢?因為,例如金屬機身、新造型的底座,掛架等真的不能叫做“技術”,卻也可以算一個選購的“條件”。不過,本文作者只想說那些貨真價實的新“技術”。
第一,4K、8K:這是今年彩電最主流的高科技。雖然,上半年這種超高分辨率產品銷量也就兩百來萬臺,不過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量,預計下半年的4K產品及其以上分辨率電視機的銷量則要攀上400萬左右的規模。
分辨率越高,畫面近距離觀看的清晰度越大。但是,如果是40英寸的4K,或者60英寸的8K,肉眼也很難體會到較大的差異,所以高分辨率電視機往往還意味著較大的尺寸。對于高分辨率彩電的消費者也比較關注“內容”這個話題:是不是現在就有足夠的4K內容可以觀看呢,如果現在還沒有,需要多久才能有呢?不過,對此筆者的觀點是,4K大片到來的速度,肯定比消費者再換新電視的速度快。消費者真的不需要對此太過糾結,何況還有2K轉4K的倍線提升技術。
4K電視選購中到有另兩個很關鍵問題消費者經常忽略:1.四色4K和RGB 4K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前者便宜,后者價格更高,那么是否二者畫質差異很大呢?筆者認為,這需要結合屏幕尺寸來考慮。因為小屏幕上的更高解析力可能超過我們一般觀看電視能察覺的范圍。實際上,55英寸以下,四色4K和RGB 4K的體驗區別不是很大,但是7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RGB4K的效果則有明顯的優勢。2.除了4K屏幕,高分辨率電視還需要其他配置嗎?答案是肯定的。包括4K的輸入接口,如USB3.0/HDMI2.0,4K信號處理系統,H.265這樣的高壓縮比硬解碼技術等等。所以,4K不僅是屏,而是一個體系,消費者選購的時候一定要全面考察哦。
第二,廣色域。不同液晶電視的色彩差異可能多大呢?如果從色域范圍看,可能相差一倍。這是一個巨大的差異。所以,廣色域技術正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此,今年的流行詞匯叫做量子點技術,又可以寫作QLED(海信稱為新一代ULED電視)。
QLED的核心是利用新型的半導體材料,代替此前的熒光粉材料,改善液晶電視背光源中紅色和綠色光波的性能指標,從而本質上改善液晶電視機的色彩效果。由于是整個產品體系中重大的材料替換,QLED電視產品的出貨量受到了QLED材料供應能力和產品價格體系的雙重限制。
作為液晶電視最頂級的色彩提升技術QLED自然價格不菲,但是除此之外,消費者依然可以選擇另一些經過技術優化的傳統LED液晶電視。這類產品在色彩表現上也會超過一般的液晶電視。對此,消費者可以詳細詢問導購人員、或者仔細查閱產品參數表。
第三,曲面。賣的不多,但是概念很火。這是曲面電視的基本市場格局。從一般的原理看,曲面電視能夠改善位于電視正前方位置上的觀看體驗效果,但是也會對位于電視機側面的觀眾的體驗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曲面更多的是一個差異化產品,而不能簡單看做“技術提升”。甚至,曲面應更多的被歸類成“外觀技術”。
實際上,每一塊液晶面板制造出來的時候都是“平”的。曲面電視是利用了液晶面板的柔韌彈性,通過外部的剛性框架“變形”出來的產品。為了滿足這種變形的需求,液晶屏幕必須在“應力”性能上有更高的指標表現。不過,這種液晶屏幕材料應力性能上的苛刻要求,對于最終畫質質量并沒有幫助。
消費者是否需要選擇曲面電視呢?這有兩個前提:1.只有電視畫面足夠大,曲面的效果優勢才明顯,如80英寸以上;2.曲面電視不太適合家庭成員眾多、電視機前觀眾較多的應用情況。
第四,超薄。超薄概念是液晶電視誕生以來最“常青”的選購標準。只不過10年前,厚度是10厘米的電視就叫超薄,而現在的標準是9毫米以下。甚至,索尼高端液晶、創維OLED能創造出5毫米上下的極致厚度。
索尼等液晶超薄電視的設計,主要依賴于今年康寧首次投入量產的玻璃導光板技術。這種技術能降低電視機3-5毫米的最終厚度。另一些液晶電視的超薄設計則沒有采用這種更為高昂的部件,而是沿用了亞克力導光板,并全新設計了貼片式的直下式背光。——事實上,2015年的超薄液晶電視與此前超薄概念產品最大的區別也就在這個“直下式”背光上。以前的超薄液晶多數采用側邊背光,這樣畫質效果就要做出犧牲;而今年背光和導光板的技術進步,使得直下式背光超薄液晶電視能實現“薄”與“畫質效果”的兼得。這是,今年超薄電視格外流行的關鍵所在。
OLED作為次世代技術,能夠做到超薄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不需要背光源和導光板。這樣就使得OLED電視天生是超薄產品,同時也是高色域產品、高對比度產品。
第五,OLED到底要不要呢?OLED電視的性能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色彩、對比度、反應速度、超薄、健康護眼等畫質外觀上的優勢不容質疑;但是產品初出茅廬帶來的高昂價格、不保值性、較短的產品壽命等也困擾很多消費者。對此,筆者的觀點是“OLED電視是用來嘗鮮”的,如果消費者沒有這種嘗鮮的心態,那還是老老實實選擇液晶比較好。
第六,高配置。高配置這是互聯網電視、經濟性品牌很愛“炫”的一點,同時也是傳統彩電品牌的高端產品必談的一點。所謂高配置,實際上是指更好的CPU,比如現在流行的64位、多核心、高主頻;更大的內存,例如4GB的內部運行內存;更高版本的OS,例如安卓5.0等。
這部分的高配置體現的是電視機計算性能的高低,決定了電視機在運行互聯網應用和軟件、運行多種任務時的流暢性。強調電視機的高配置,是與強調色彩畫質相輔相成的彩電產品選購的另一個維度標準。對于消費者,雖然可以選擇外置的智能盒子改善整個影音系統的計算能力,但是就新買的電視機而言,這些方面的配置還是應當本著“越高越好”的態度選擇。
總之,2015年彩電市場新概念、新技術還是比較豐富的。當然,如果消費者要在以上幾個方面達到完美的統一,那么這類產品自然是“極其昂貴”的。更合理的選購原則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實現以上六個方面的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