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這是大片《大腕》中的一句經典臺詞。也許,電影里的這句話更多的是戲謔,但是,在很多科技產品上,面對“隔三差五”的技術升級和換代,沒有點“技術控”的思維,恐怕還真買不到“長久的好東西”。
何為“技術控”呢?即是指那種選擇科技產品的首要指標不是實用、不是價位,而是“技術領先”的消費群體。現在,在彩電市場,具有技術控傾向的消費者的比例已經超過三分之一。
技術進步不等你,彩電消費要超前
雖然都是“技術控”,但是還是可以細分成兩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種叫做非理性“技術控”。這類消費者購買任何產品都希望能夠更為先進、更超前一些、比別人購買的老款要好一些。在彩電市場,這類型的消費者未必“懂技術”、年齡分布上也是各個年齡段都有。他們的選擇很容易受到導購人員的引導,并將“技術先進”和“價位高”進行等號處理。
對于以上這種非理性的“技術控”消費者,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不要買到高價低值的產品——既不要被“蒙”了。不過,隨著網絡電商的發展,彩電產品從配置到價格的透明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此前那種賣場銷售員,全憑一張嘴、想怎么忽悠就怎么忽悠的時代早已過去。只要消費者在最終決定購買之前能上上網、做做對比、查查資料,就能識破促銷員的詐術。
第二種“技術控”當然就是與第一種正好相反的了:理性的“技術控”。理性消費者也有技術控,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合理的。但是,對于電視機的確如此。
一方面,電視機是客廳的門面,消費者再理性、再實用主義,都不可能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客廳形象”。對彩電產品的選擇有些“高大上”的想法,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另一方面,彩電產品是長壽命家電,一般使用時間不會低于5年。國內彩電的平均使用時間高達7-8年,液晶電視按照每天6-10小時的觀看時間,壽命長達20-30年。這與手機產品平均6-24個月的使用時間截然不同。更長的使用期限,決定了即便僅從“好用”角度看,適度超前消費也是必須的。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技術控”,對于今天的彩電市場而言,都算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因為彩電技術推陳出新從不間斷,“技術控們”從來不缺少追求高指標產品的“技術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