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大屏幕拼接產品的代表是DLP單元,新型拼接產品主要指近幾年興起的液晶拼接和小間距LED拼接產品,最近幾年,新型企業憑借著這些產品快速進入大屏顯示領域,給傳統的視頻墻顯示企業的發展道路帶來了很大的變數。
液晶拼接墻技術發展擠進高端領域
與DLP單元相比較,液晶拼接墻的厚度可以輕松控制在20到30厘米,這是DLP拼接技術厚達半米的厚度所無法比擬的。這一優勢對于那些空間資源豐富的客戶,例如交通指揮中心,并不顯得價值巨大,但是對于那些已經基本規劃完室內空間應用、有需要增加顯示墻的客戶,液晶拼接的超薄就顯得格外有價值。
與傳統的DLP拼接產品比較,液晶顯示單元還具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優勢,那就是可以任意的顛倒位置,旋轉,以任意的水平、垂直角度傾斜放置和拼接。在追求個性化的年代,液晶拼接的這種特點可以讓它輕松的拼出各種拼接造型。
其次,液晶技術的大屏產品是真正的“工業化應用”的產品。液晶企業制造面板的生產效率很高、產能很大,且全球也有很多家企業供應,液晶拼接用面板在價格可以拉低很多;而DLP拼接的DMD芯片和光機幾乎是上游壟斷市場,芯片部分只有TI一家企業供應,產能規模有限,以至從上游的DMD芯片、到中游光機、再到下游的顯示單元的市場供應能力都很有限。
目前,液晶拼接產品最小拼縫已經縮小至3.5mm,且在分辨率也可以與4K接軌,也可以很好的融入3D顯示效果,液晶拼接技術的發展讓其有了進一步拓展高端應用市場的信心,近幾年,液晶拼接以更低的成本價格成功的獲得了很多高端項目。
LED小間距對DLP背投具有很高的替代率
小間距LED最早的應用范圍就是取代背投和液晶拼接墻而生。它在消除拼接拼縫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LED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無限拼接,實現畫面完整的任意分割,同時還能在色彩、亮度上能夠做到保持一致。
從整個產業鏈的構成上, LED小間距的優勢也非常明顯。由于LED小間距身處于半導體行業,受摩爾定律影響,包括芯片、封裝器件、驅動IC、控制系統(發送/接收卡)等主要材料的性能提升速度及成本下降的速度非常快。而反觀 DLP 拼接,其核心技術——DMD(數字微鏡裝置)技術被德州儀器所壟斷,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圈,成本難以大幅下降。
LED小間距顯示屏這兩年發展速度很快,從2014年開始興起到現在只不過短短的一年時間,其點間距記錄更是不斷刷新,從2014年的P1.0、 P0.8等更小點間距的產品到2015年的P0.7產品也被生產出來,小間距產品核心技術指標“間距”已經全面突破。
LED小間距產品的點間距越來越小,意味著分辨率越來越高,對于色彩、亮度、對比度要求更高的4K、3D等概念也應運而生,屏幕的功能和應用領域不斷豐富和拓展。據悉,除一些特殊情況(需要長時間用眼觀看的應用)要用DLP外,其他都可用小間距LED替代,而據估算這種替代率可高達70%至80%。
新光源技術難扭頹勢
液晶拼接技術與LED小間距均在最近兩年取得了很大的技術突破,并且擁有相對于DLP拼接的很多特有優勢。這種局面在DLP拼接墻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新的競爭格局,使得DLP拼接產品必須在技術上有更新的突破。
面對新技術的興起,從最早單純滿足顯示的基本需求的普通光源到現在的LED光源和激光光源,傳統的DLP拼接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首先是LED光源使背投產品的光源使用壽命有了重大突破,激光光源則大大提高了光利用率,使得DLP拼接顯示在色彩效果上更為出眾。但是,事情也存在不利于DLP拼接墻企業的一方面,由于采用新光源技術,DLP拼接墻企業將喪失部分維護性收益。如客戶不再需要頻繁更換燈具,以及這方面的拆箱維護費用,使得DLP拼接企業部分營收流失。
雖然,短期看DLP企業可以采用高價位的方式彌補這項損失,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并且新光源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DLP的發展趨勢。 因此,傳統的視頻墻顯示企業如威創、彩訊等都紛紛選擇進入平板拼接行業以及小間距LED領域,不僅是出于對新型顯示技術產品市場考量,也應當是出于對未來整個行業演進趨勢的考量。通過拓寬產品的類別達到市場應用規模的增加,維持企業的規模化成長。這種做法新技術發展初期十分有用。但是,由于在新型顯示技術上,傳統視頻墻企業缺少對核心技術的把握,長此以往很難在多種技術共存下維持其在視頻行業的領導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