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彩電產業市場,新品牌的進入,還需要有另一個獨特的分析視角:從整個彩電產業發展的高度,而不是從品牌企業的運營、競爭層面來看待這一趨勢。
站在整個行業的高度,可以發現IT和互聯網品牌進入彩電市場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智能電視的發展,使得非彩電企業在進入彩電的技術和制造領域不在存在門檻:智能電視技術來自于液晶顯示和智能計算產品,制造可以依賴于代工產業。同時,在產品市場和消費習慣的外延上,智能電視開始向智能手機和傳統PC靠攏,這兩個領域的企業擁有進入彩電市場所需的品牌遷移要素。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IT企業進入彩電市場就成了“順水推舟”。
另一方面,智能時代,彩電的“應用”和“體驗”是多元化的。網絡內容的體驗、自由程序的應用、更為寬廣的媒體概念,這些都是傳統彩電企業和產業難以把握的。對于這部分傳統行業圈內,無法掌控的消費需求,彩電產業無理由拒絕有實力滿足相應需求的企業的涉足:例如樂視或者芒果網就屬于這類型的“新加入者”。
因此,彩電產業的品牌多元化和市場格局重構,本質上是消費需求、應用體驗的多元化和市場格局的重構;這種局面出現的基礎則包括:網絡媒體和視頻內容的發展、網絡通信的普及、智能計算和相應軟件技術的普及等。對于傳統彩電產業而言,智能時代彩電品牌的多元化,是傳統彩電企業難以憑一己之力滿足“更寬泛”的消費市場需求的必然產物。
彩電品牌的豐富和新興品牌的加入,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市場發展的機遇期,是彩電產業難以改變的發展宿命。同時,多元化的品牌格局,必然帶來互聯網文化、IT文化和傳統家電產業文化的碰撞,這一過程將有效提升整個彩電產業的服務質量,也有利于彩電行業的健康、科學發展。
對于彩電品牌多元化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傳統彩電產業從業者,更應該比新興品牌認識深刻。這一過程,對于傳統彩電品牌,如果能夠善于學習和創造,就將是做大做強的好機會,但是如果固守成規、則可能成為淘汰自己的起點。一定意義上,傳統家電圈的彩電企業,學習如何適應IT文化和互聯網文化,是智能電視背景下,行業品牌多元化發展時期,這些傳統彩電企業的根本任務。對于新興品牌,傳統企業做的不應是排斥,反而應該是學習。因為,這些新品牌的進入,恰恰代表了市場的機遇、競爭的方向和消費的需求。
所以,智能時代彩電市場新老品牌的較量絕對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精彩大戲:看傳統企業如何見招拆招繼續做強,看新興品牌如何騰云駕霧鯉魚躍龍門,也可看少數企業如何失足深陷泥沼灰飛煙沒……真正的好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