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是全球文化產業界的一個創舉:它讓一般是免費的,承擔城市綠地和休閑娛樂功能的公園,成為了可以“賺錢”的藝術品。門票和其帶動的周邊地產、餐飲與旅館服務業,成為了全球第一家成功的主題公園企業“迪士尼”的現金銀行。
高速建設的中國主題公園市場的問題
對于城市規劃者,主題公園既具有文化性質,是市民的休閑場所;又具有經濟性質,是旅游經濟和文化經濟的載體。所以,對于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中國社會的設計者們,主題公園很有吸引力。據統計,僅2012年各地新建的主題公園就達100多家,其中超過20余家被稱為中國版的“迪士尼”。
但是,迪士尼主題公園的成功來源于“迪斯尼公司”獨有的動畫文化。這些迪士尼動畫形象和虛擬世界,是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文化創作與積累。同時,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建設還是巨大的“投資”工程。二者決定了,即便是那些自稱為中國版迪士尼的“城市主題公園”依然難以復制迪士尼的成功模式。
擺在高速發展的中國主題公園市場面前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所謂“主題公園”的主題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當地的文化素材基礎。比如,平遙古城,可以將古城風貌、民俗、古城歷史作為最基本的元素。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真正的問題在于,如何再現這些“好的素材”,成為主題公園的一部分。這就涉及到主題公園建設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投資。
每個迪士尼公園的投資都不是小數目。上海迪士尼項目的投資是245億,這還不包括周邊配套設施。對于國內大多數的主題公園,則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財力支持。投資能力直接決定了,大多數城市主題公園必須尋求經濟型的發展和建設方式:盡量減少大規模的建筑、雕塑、娛樂實施的出現。但是,這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主題公園的經營和盈利。
實現主題公園的持續經營和盈利,必須依賴于巨大的客流量。而只有具有充分豐富和新穎內容的主題公園才能實現“持續的高客流量”。也只有這樣的主題公園才是長期可經營的。但是,實現大量豐富內容的變換和創新,卻必須建立在更大的投資之上。因為,傳統主題公園的構成就是建筑、雕塑、舞臺和娛樂設施,并配屬一些綠化、水域、燈光效果。這些傳統技術難以實現“成本可控性”與“創新的豐富性”的融合。
解決以上是國內主題公園設計者必須跨越的一道難關。這些問題的悉數解決也將意味著主題公園建設和運營產業的革命。對于這個問題,業界有一個奇特的稱呼,叫做“每個兩百公里就有一座相同或者相似的主題公園背景下,主題公園如何生存的命題”——而更簡單的說法則是,主題公園的同質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