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籠罩在陰霾下,將近一周的連續降雨讓天氣清爽了不少,但是也有少數人抱怨連續的雨天破壞了出門游玩的好心情,同樣,平板電視市場上周也經歷了一些風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家電智能化標準實施,三星、LG曝新型OLED技術被泄漏到中國內陸及臺灣等等新聞,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縱觀家電市場,大到平板電視、冰箱,小到微波爐和吸塵器均打起了"智能牌",不過所謂的智能每個廠商主推的又不一樣,如智能電視,有可以唱K的,有可以玩游戲的,有可以上網沖浪,有可以健身的等等,價格也比普通產品高許多,當詢問促銷員,他們說法也不統一。不過,這種"亂象"將在近期得到規范,因為我國首個《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將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消費者可直接通過產品包裝箱上的標識來辨別產品智能含量。
《通則》將家電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內容分為智能特性、智能技術、智能結構3個層次,整體將家電智能化技術應用等級劃分為1級~5級,其中1級為最高級。送檢家電確定其智能化等級后,應發放智能化等級標識,并貼于產品自身明顯處,且在包裝箱上標注。
據悉,這是我國制定的首個智能家電行業統一標準,該《通則》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術等概念。其中,智能家電是指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智能化技術是人工智能與控制相結合形成的交叉應用技術,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和專家控制都是最常用的智能化技術。
這項標準實施,將為消費者節省不少時間,因為貼上智能等級標識,對于是否真是智能家電產品,智能程度到底如何,消費者都可以一目了然,不會再任憑銷售人員信口開河。不過,消費者們以后購買智能家電,也不能完全指望于“標準”,畢竟智能本身也只是個概念,即使有了標準,還是難以避免魚龍混雜的情況,因為這個標準在執行過程中難有明確界定,每一級標準的浮動空間可能很大。所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還是應該多對比再出手。
相關專家分析表示,節能補貼刺激了產業升級,而《通則》又在高端產品中設置了智能標準,對國內的大型家電企業而言都是長期利好。智能化技術通則的推出將家電產品的智能化等級更加明確,同時對智能家電領域更好的規劃,這不僅是對消費者更加負責的做法,同時也間接的推動了家電企業對產品的科技發展進程。
上周四(6月28日),韓國媒體傳出報道稱其國內企業三星、LG的OLED核心技術被位于韓國的一家以色列公司的員工竊取并提供給了中國以及臺灣地區的競爭對手。
報道如此描述:“嫌疑人從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份多次竊取三星移動顯示器和LG顯示器的55英寸電視機用‘AM-OLED’面板實物電路圖等核心技術。他們將竊取的資料提供給以色列總部職員以及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競爭對手!
看罷這樣的報道,筆者無語。三星、LG煞費心機,且不說技術竊取事件是否真實,照其邏輯,如果嫌疑人是從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竊取技術并提供給中國與臺灣的競爭對手,那么中國以及臺灣地區的競爭對手早該在今年上半年期間對外宣稱已掌握大尺寸OLED產品的技術。而事實上,中國及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至今都未表示過任何關于大尺寸OLED 產品的信心。
再看這篇報道中“資料提供給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競爭對手”這樣的措辭,韓國企業的聰明勁有目共睹,沒有具體指向哪家企業,但明白人都清楚所指對象是誰。這就跟美國一貫的用心一樣,在任何政治與經濟層面的外交措辭中總是也必須暗有所指。
中國以及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也夠委屈的了,還不能站出來說:“沒有這回事”,因為這就等于此地無銀三百兩。
三星、LG煞費苦心的用意無非在于要向外界宣示這樣的信息:“我們的OLED技術是先進的,我們的技術不能外泄,尤其是不能外泄給中國以及臺灣企業!睂τ谶@一點,從那篇報道中就能看出來,其稱:“這次外泄的技術是兩家公司的秘密資料,也是我國核心技術。若國外競爭對手獲取該技術,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縮小技術差距。”
諷刺的是, 中國以及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在OLED技術上本就有所儲備,更諷刺的是,在液晶面板技術上,韓國企業也是“拿來主義”者。全球面板企業均非常重視面板技術專利,筆者倒反問,難道三星、LG的核心技術就沒有去申請專利嗎?這是一個可笑的陰謀嗎?
“2012年海峽兩岸高新產業合作研討會”日前傳出消息,大陸八大彩電制造企業將向臺灣地區面板廠采購3000萬片彩電面板,預計采購金額達45億美元。
創維、TCL、海信、長虹、康佳、熊貓電子、廈華等8大彩電企業分別與臺灣地區面板大廠——奇美電子和友達光電簽署了面板采購意向和戰略合作書。
據悉,此次大陸組團赴臺面板采購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不過,業內專家分析,隨著自主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陸續量產,大陸彩電企業的面板采購或將逐漸實現本土化。
據了解,大陸八大彩電企業近年來向臺灣地區采購面板的數量和金額持續增長。2008年采購量不足1000萬片,采購額不足20億美元。2011年則已分別增至2600多萬片和40億美元。
這主要得益于大陸平板電視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預計,今年中國大陸電視生產還將增長25%達到1.5億臺,其中內銷為5000萬臺,出口為1億臺。“下半年開始實施的全國范圍內推出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將進一步推動電視市場需求增長”,此次帶隊前往臺灣地區的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如是說。
產經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除了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兩條高世代線外,三星在蘇州投資建設的7.5代線,發展改革委近日批準友達光電昆山8.5代線,這些項目的陸續投產將有助于實現面板生產的“本地化”。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PD DisplaySearch提供的信息,今年4月奇美、LGD出貨增長停滯,三星和友達也分別出現11%和5%的下滑,而京東方液晶面板出貨出現了45%的逆勢增長,其合肥6代線和北京8代線的電視面板出貨量已經達到80萬片。
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告訴記者,從今年4月開始華星光電和京東兩企業出貨量大增,除了液晶面板進口關稅上調的原因外,其自身良品率的提升和市場拓展也有關系。
從以上本期重點事件看來,中國的平板電視市場正在有條不紊的壯大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產品規范化,市場國際化,雖然品牌參差不齊,造勢大于實用,但日漸壯大的國際影響力足以印證中國平板電視的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