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籠罩在陰霾下,將近一周的連續降雨讓天氣清爽了不少,但是也有少數人抱怨連續的雨天破壞了出門游玩的好心情,同樣,平板電視市場上周也經歷了一些風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家電智能化標準實施,三星、LG曝新型OLED技術被泄漏到中國內陸及臺灣等等新聞,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家電智能化標準實施或將推動企業發展進程
縱觀家電市場,大到平板電視、冰箱,小到微波爐和吸塵器均打起了"智能牌",不過所謂的智能每個廠商主推的又不一樣,如智能電視,有可以唱K的,有可以玩游戲的,有可以上網沖浪,有可以健身的等等,價格也比普通產品高許多,當詢問促銷員,他們說法也不統一。不過,這種"亂象"將在近期得到規范,因為我國首個《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將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消費者可直接通過產品包裝箱上的標識來辨別產品智能含量。
《通則》將家電智能特性檢測與評價內容分為智能特性、智能技術、智能結構3個層次,整體將家電智能化技術應用等級劃分為1級~5級,其中1級為最高級。送檢家電確定其智能化等級后,應發放智能化等級標識,并貼于產品自身明顯處,且在包裝箱上標注。
據悉,這是我國制定的首個智能家電行業統一標準,該《通則》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術等概念。其中,智能家電是指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智能化技術是人工智能與控制相結合形成的交叉應用技術,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和專家控制都是最常用的智能化技術。
這項標準實施,將為消費者節省不少時間,因為貼上智能等級標識,對于是否真是智能家電產品,智能程度到底如何,消費者都可以一目了然,不會再任憑銷售人員信口開河。不過,消費者們以后購買智能家電,也不能完全指望于“標準”,畢竟智能本身也只是個概念,即使有了標準,還是難以避免魚龍混雜的情況,因為這個標準在執行過程中難有明確界定,每一級標準的浮動空間可能很大。所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還是應該多對比再出手。
相關專家分析表示,節能補貼刺激了產業升級,而《通則》又在高端產品中設置了智能標準,對國內的大型家電企業而言都是長期利好。智能化技術通則的推出將家電產品的智能化等級更加明確,同時對智能家電領域更好的規劃,這不僅是對消費者更加負責的做法,同時也間接的推動了家電企業對產品的科技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