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凈利潤超行業(yè)平均水平2倍
進入2012年3月以來,在TCL自主的華星光電8.5代線液晶面板線產能進一步提升帶動下,國內彩電市場再次進入一個價格“下降”周期。統(tǒng)計數據表明今年,1-5月份行業(yè)單價同比下降15.18%。加入這場降價之戰(zhàn)的還有三星、夏普、東芝等傳統(tǒng)外資品牌。
分析認為,國內彩電市場自09年以來,主要的數量性增長均來自縣城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市場。這些市場不比一二三線城市市場的購買力,消費者相對價格敏感度更高。同時,大陸地區(qū)是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基地,相對于自身市場的消化能力,制造產能一直處于過剩狀態(tài)。雖然可以采用出口的方式解決產能過剩,但是全球第一彩電制造大國的地位,也必然加劇國內彩電市場的競爭烈度。使得彩電銷售企業(yè)必須重視“銷量數據”。這種市場結構也促使國內彩電市場價格戰(zhàn)頻發(fā)。
在持續(xù)不斷的價格競爭的影響下,國內彩電市場成為全球凈利潤最低的市場之一。研究數據表明2011年國內主要彩電企業(yè)平均凈利潤率在2%~3%,相比面板行業(yè)10%~20%的凈利潤率有著巨大的差距,即使是和分銷渠道商5%~10%的凈利潤率相比也相差甚遠。——終端制造正在成為彩電產業(yè)整個利潤鏈中的最低點。
但是,在國內彩電品牌拼命保銷量的格局之中也有另類。與行業(yè)平均利潤率不足3%的水平比較,海信彩電的凈利潤水平一直較高。海信電器股份公開資料表明,2011年一季度,海信電器凈利潤率為5.28%,而2012年這一數據位6.28%。
另據奧維咨詢調研顯示,今年四月旺銷季,海信彩電國內市場占有率按銷量算為15.9%,按銷售額算為14.3%——兩個數據相當;對比排位落后的三洋電視,按銷量算市場占有率3.4%,按銷售額僅1.7%,顯示海信電視均價接近三洋的兩倍。事實上,按奧維咨詢數據顯示,海信彩電均價是國內彩電市場中國內品牌最高的:雖然比較索尼、三星、夏普等品牌有所不及(例如,三星四月份國內按銷量算市場占有率為6.5%,但按銷售額算則為10.9%——均價超過海信八成多)。
更高的市場均價是海信獲得更高凈利潤率的基礎。而海信彩電更高的均價的基礎則在于高端產品市場比重的增加。
統(tǒng)計數據表明,2011年,海信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海信電器(主營彩電業(yè)務)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35.24億元,同比增長10.6%;營業(yè)利潤18.71億元,同比增長106.6%。截止2012年2月,海信智能電視的零售量和銷售額占有率分別以18.32%和18.81%高居行業(yè)第一位。2012年,上半年海信LED高端產品的銷量、銷額增幅均在200%以上,極大的拉動了產品結構,令銷售額、銷售均價高出行業(yè)同仁一截。今年1-5月的數據顯示,海信電視的平均單價增幅為11.37%,而行業(yè)則同比下降15.18%。
筆者也在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賣場了解到,即便是目前售價較低的32寸液晶電視,海信的最低價、沒有太多附加功能和技術特色的產品,也能比同類的本土企業(yè)產品高200元左右(雖然依然低于三星兩三百元)。而在高端的超薄大尺寸智能3D電視的售價上,海信和外資品牌差距不大。同時,在售產品中,海信超低端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也少于大多數國內彩電品牌——這也進一步拉高了海信彩電的銷售均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