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關注”:聯想電視成功走好第一步
沒有成功的賣掉產品,聯想就沒有收獲嗎?其實不然。聯想智能TV的第一步已經非常成功。從無到有,從不被知曉到主流媒體的關注。這就是聯想智能電視在過去幾個月的最大收獲。
在第一批次的產品布局上,聯想強調產品的高配置:數量和價格都可以先不考慮。因為,在沒有渠道和知名度的前提下,產品多了只會給自己造成更多的經營壓力和虧損點;產品價格便宜則必然要適當減低配置,這會給人留下產品一般,甚至技術不行的印象。反而,對于注定賣不出去的產品,如果產品配置、性能比較高,卻可以成為樹立良好的產品品質形象的基礎。實際上,不要一直質疑聯想第一批產品的價格,因為這批產品的最大意義就不在于銷售,而在于樹立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形象。聯想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MIDH)總裁劉軍表示,“推出K系列智能電視(聯想第一批高端智能電視)是聯想邁出的第一步,聯想希望借此樹立智能電視體驗的標桿”。
而在最大的經銷弱點,渠道上,聯想的領導們也愿意敞開胸懷承認自己的不足。甚至,就連銷售業績不佳這樣的報道,聯想也默許,或者暗示存在這樣的事實。
聯想的胸懷為什么如此之大呢?答案很簡單。媒體在報道聯想智能TV相關的新聞上,除了關注聯想這個大企業自身,以及具體產品之外,還需要更多的素材:銷量、渠道無疑是可以炒作的話題。即便是不好的消息(這些消息也是事實)的報道,本質也是在幫助聯想做免費的宣傳。對于消費者,大多也能理解新出茅廬的聯想“暫時表現”不佳的苦衷。這些“負面消息”的報道,不僅不會損傷聯想智能電視的聲譽,反而卻使得這個邊緣的新手,不斷的在主流渠道“露臉”,被曝光。
聯想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MIDH)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熊文公開表示,“(對于質疑)我們首先還是挺高興的,因為這說明了大家對聯想推出智能電視這件事情的重視,如果不重視也就不會有質疑”。
這種表態一方面在化解業界、消費者對于一些媒體報道的疑問,另一個層次上又掀起了一波新的“報道”焦點,使得聯想電視的免費廣告變得更多。
對于一個新手,不僅是電視機的新手,甚至是整個家電圈的新手,聯想在智能電視市場運作的頭四個月表現出了一個大企業應有的成熟、穩重,同時更體現出了精明的手腕:很少的費用投入,只是通過一些所謂的質疑聲,和各個領導頻繁的表態就完成了第一步的市場公關,使得產品關注度廣泛提升,甚至已經形成一批等待聯想“降價產品”上市的“消費期待者”——對此,聯想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MIDH)總裁劉軍已經明確表示,接下來會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推出更主流的機型,同時聯想不會因為價格犧牲性能(聯想希望與現在眾多的因為價格而犧牲了性能的純低價產品卻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