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自2010年開始出現,就一直處于彩電市場的風口浪尖。進入2011年,年初一場CES2011消費電子大展把智能電視推向了絕對焦點,三星、LG、索尼、夏普、康佳、TCL、長虹、創維、海爾等幾乎所有的國內外彩電廠商都展出了智能電視。2011年初各大彩電廠商發布的新品中,非智能電視產品似乎更加少見,智能電視仿佛一夜之間就占據了家家戶戶的客廳、臥室。
然而,去年12月底中國電子商會發布《2010年智能電視消費者市場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未來一年內打算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中,64%對智能電視有認知度,但打算購買智能電視的卻只有17%,高認知度和低購買預期之間的反差,說明智能電視并沒有進入普及階段,消費者對智能電視仍處于觀望狀態。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智能電視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真正的智能電視是什么樣子、現在的智能電視還缺點什么、智能電視離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產品還差多遠呢?
何為智能電視,到目前業界還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智能電視就是互聯網電視的升級版;有人說智能電視是一臺能看電視的“平板電腦”;有人認為智能電視是智能手機的概念移植到平板電視領域。總之,對智能電視各有各的理解和想法,這就造成智能電視領域混亂不堪,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概念,消費者更是無所是從。
在市場方面,目前各家彩電廠家都推出了智能電視,然而各家的智能電視功能卻千差萬別,有追求健康護眼、節能環保的;有的主推上網沖浪、在線觀看視頻、玩游戲、唱K等功能的;有的搭配了操作系統,可以自由安裝軟件的;有的則實現三網接入、3C融合……不一而足。
相關標準和定義的嚴重滯后,很大程度上影響的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由于對智能電視各有理解,一向熱衷趕時髦的中國彩電廠家紛紛打出“智能牌”,在這種情況下,形形色色的“智能電視”相繼上市,難免讓消費者霧里看花,無所適從。這就造成了智能電視市場表面看上去很火熱,實際上卻是消費者的高認知度與低購買預期的強大反差。
據奧維咨詢對智能電視的標準解讀顯示,智能電視應具備強大硬件配置、開放性操作系統和開放性應用程序平臺,可實現自然的人機交互和多屏互動,以全新的智能接口和創新的用戶界面,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并可通過自主安裝應用程序實現新功能或增值服務,可借助三網接入、3C融合等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總結智能電視的四個特點分別是:1、通過應用程序商店實現電視功能的可擴展性,并有互動的商業模式。2、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如語音,觸摸,手勢等。3、創新的用戶界面和體驗。4、有計算和存儲功能的控制芯片。
李東生認為,所謂智能電視是具有智能應用軟件平臺、智能人機操作系統、智能瀏覽功能、智能語音識別系統、智能多媒體娛樂等功能的電視,而且能夠在線升級系統。這些觀點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當前智能電視的概念和特點。
總之,雖然智能電視標準混亂不一,但智能電視作為平板電視業一次重要的升級,必將為我國彩電行業帶來深遠影響,眼下各個電視廠商對“智能電視”的定義千差萬別,希望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出臺智能電視的行業標準來規范這一市場,另外,各大彩電廠商也應該聯合起來,早日達成共識,制定統一標準,“偽”智能電視泛濫的情況才會終結。
當前不少品牌的智能電視都號稱采用全開放軟件平臺,可以加載無數的程序和應用,面向全球的軟件開發者等,然而并不說明當前可用的軟件和應用。要知道就算軟件平臺是開源的,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上面編寫應用程序,可如果沒有人編寫呢?如果沒有開發團隊來編寫高質量的程序呢?
據了解,目前推出自家的智能電視軟件平臺的廠家有康佳的網銳TV平臺、海信的Widget系統、海爾模卡系統、長虹軒轅軟件平臺等,然而觀察已上市的智能電視產品,其功能應用無外乎在線影視、視頻聊天、體感游戲、天氣、新聞、雜志等內容,可以說這些應用并不新鮮,早在互聯網電視時代這些應用就已經出現。
當然不能不說一下目前正火熱的Android操作系統智能電視,據筆者了解,截止到2011年3月30日,已經有索尼、TCL、康佳、海爾、創維等廠商推出了Android智能電視。Android操作系統作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第二大操作系統,很多人對其與平板電視的聯合充滿憧憬,但筆者不得不說,平板電視+Android現在似乎并不美好。
首家推出Android電視的廠商是索尼與google聯合推出的google TV,然而google TV歷經坎坷上市后,銷量并不理想,不少人因其全鍵盤設計擔心操作復雜,關于Android系統智能電視的優劣請參考《智能電視采用Android系統的優勢和缺點》,隨后不久,又在美國傳出了遭三大電視臺聯合封殺的消息,總之,Google TV的出現在市場上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隨后,TCL、康佳。海爾、創維也宣布推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彩電廠商們這樣描述Android智能電視:“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最大的特點是該系統平臺對外的統一開放性,它可以把成千上萬的第三方軟件提供給用戶選擇,正如手機系統和電腦系統一樣,根據需要個性化安裝;用戶除了觀看傳統的電視頻道外,還可連接互聯網享受整個網絡世界的資源,操作簡單如同電腦一樣,例如可以進行視頻點播、視頻聊天、互動體感游戲和網絡購物等等;開發模式由過去的封閉式變為開放式,第三方可以完全獨立地開發具體的應用。”
看上去很好很強大,然而從具體產品的功能方面來看,Android智能電視的精髓——豐富的第三方應用,并沒有出現,這就意味著Android+平板電視還只是一個概念,Android電視的表面意義遠大于其實用性,Android+平板電視僅僅是走出的第一步,如果讓Android智能電視真正符合其含義,還需要廠商和無數的軟件開發者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
雖然Android智能電視目前尚有一些名不副實,但長遠來看,Android智能電視非常具有發展潛力和意義,毫無疑問,如果所有的智能電視都采用Android系統,并得以普及,全球的軟件開發者將會視智能電視為繼手機、平板電腦外又一陣地,開發編寫出無數有趣的軟件。此外,統一的操作系統對智能電視的標準制定和概念定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統一的操作系統,智能電視還需要有強大的處理芯片。智能電視如果想要實現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一樣的智能化操作,強大的處理芯片是不可或缺的,要達到智能電視的標準,硬件是先決條件,即除去網絡功能外,應具有高速度的處理器、高容量的內存和高性能的圖像芯片。否則無法再處理繁雜的網絡信息是,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彩電行業專家表示,智能電視的蛻變不在于操作方式和瀏覽內容的改變,而在于隱藏在“軟性”要素之后的一整體智能產業鏈的蛻變。盡管當前智能電視概念的炒作有利于消費者去認識、接受智能電視帶來的“觀看革命”,但只有腳踏實地的做好業務升級轉型,向行業高附加值領域滲透,加強企業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才能充分發揮智能電視的“智變”效應。
奧維咨詢也認為,互聯網電視是相對基于傳統架構設計的以收看電視節目為主要功能和使用目的的電視來說的,只是將部分互聯網功能生硬地轉移到電視這個載體上,其主體屬性仍然屬于傳統電視。而智能電視通過特定的創新設計和用戶關懷,使電視擺脫了以往的單一的被動節目播放地位,依托最新的半導體、芯片和軟件技術,使之具有進化、思維和融合等人文特征的新型電視產品。
但是,與本土整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不同,本土的芯片企業在該領域并沒有形成規模優勢。由于前期技術儲備限制,本土企業大多數只能通過簡單的接插件形式實現訪問互聯網的功能,在SoC領域,本土企業差距還很大。
雖然智能電視有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彩電行業的發展軌跡和商業進程產生巨大影響,但由于低成本和高集成的芯片解決方案牽制著智能電視的發展步伐,智能電視將面臨比以往更加復雜的宏觀形勢和不確定性。而家電業與IT的互相滲透和模仿也將加大彩電企業的競爭難度和壓力。
總之,中國目前的智能電視還處于初級階段,想要讓智能電視真正實現電視產業的第三次革命浪潮、真正實現“客廳革命”,還需要中國彩電企業與上下游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從芯片到平臺、從系統到應用、從標準到內容,只有共同努力,在注重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真正關注消費者需求,才能實現智能電視真正的春天。